无障碍说明

洞察者| 江淮大众首款新车来了 谁的心理阴影面积最大?

又一次,海兹曼乘坐经济舱来到了合肥,而他此行的主要目的只是为了一款新车。或许连他自己都不曾想过,近一年来,自己的名字会跟合肥这座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

5月25日,江淮大众首款量产车型SOL(思皓)E20X正式下线。伴随着思皓E20X而来的,除了头顶的“大众在华第三家合资公司诞下首子”光环外,还有“火速”。

从签署谅解备忘录到提交发改委审核,从合资合同到三方投资协议的签订,从新品牌发布到新车型亮相再到首款车型下线……不到两年时间,江淮大众就完成了一系列的工作。

首款产品思皓E20X的正式下线,不仅标志着江淮与大众的合作取得了初步成果,也象征着江淮大众正式闯入了新能源汽车领域,开始抢夺这一块“蛋糕”。而这或许只是一个开始,当在传统车领域已有建树的“江淮大众”们迅速转身转投新能源领域之时,心理阴影面积最大的又会是谁?

N连击拷问新势力

在许多业内人士眼中,江淮大众首款新车的到来,对新势力造车而言“打击”着实不小。

同样是新品牌,同样是进入新能源市场,甚至江淮大众从公司成立到首款产品思皓E20X的诞生只用了短短半年时间。但没有人质疑江淮大众是否能够造出产品、能否实现交付。

而这两个问题,却是每一个造车新势力都曾面对过的“拷问”。甚至是已宣布上市的产品仍要面临生产线是否已经动工、能否如期交付、为何申报信息与宣传不符的质疑。

为何会有如此明显的不同?很重要的一点是虽然同为“新造车”,但江淮大众和新势力们的“新”完全不同。

江淮大众的新,只是体现在新品牌上。无论是江淮还是大众,都拥有数十年的造车历史,这两个品牌在中国市场上早就有了影响力。拥有江淮和大众双重背景背书的思皓,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将自己的产品做到最优、把渠道做到更好,让市场给予其更高的分数。

相比之下,新势力们的“生存”就显得难了许多。资质、生产线、技术储备、供应链管控、融资能力等一系列可以被传统车企“忽略”的问题,到了新势力们的身上,就变成了绕不过去的坎。

资质如何取得?选择自己生产还是代工?自己生产的话厂房建在哪里、产能如何布局、代工的话如何保证质量?如何对供应链实现良好管控并进行成本管理?这些最根本的问题,并非几个拥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就能解决的。或许正因为如此,新势力们才会受到这么多的质疑,它们的基础业务能力仍然需要锤炼。

给传统车企的一点提醒

对新生儿思皓而言,用“自带光环”来形容似乎并不为过,但其若想“躺着”就把钱挣了,恐怕也没那么容易。

官方资料显示,思皓这一品牌,主要专注的是新能源汽车领域。而这个领域已不再是蓝海,有不少竞争者的这一细分市场甚至已经有了相对的“霸主”。后来者思皓想杀入其中并占据一席之地并非一件易事,最核心的关键恐怕是要提升其产品力。

与江淮iEV7相似度较高,这或许是思皓E20X受到最多诟病的地方,但这恐怕也是现实的无奈。在汽车行业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一个产品的研发周期大约是36个月,而江淮大众从公司成立到首款产品的推出仅耗时半年,出现与原有产品的较高相似度也实属正常。

不过,这并不会成为思皓未来产品的常态。据江淮大众内部人士透露,其研究院有望在年内成立,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我们就能看到真正的思皓。

作为一个新品牌,在宣传上,江淮大众似乎显得低调了许多。如果放到过去,这样的做法并无问题。但时至今日,江淮大众或许应该更加的与时俱进,向新势力造车们学习。

无论是蔚来、威马,还是小鹏、奇点,几乎所有的造车新势力自成立之初就敢想敢喊,把自己当成进化论节点。他们不只是想做一家汽车企业,其价值观和梦想的设立,吸引了许多人为之驻足和买单。作为新人,这些入局者充满了野蛮人的力量,值得每一家传统车企学习。

作为老牌汽车企业,江淮和大众成立全新合资公司,第一诉求是什么?是推出新品牌新产品、布局移动出行、亦或是其他?到目前为止,似乎仍然没有一个清晰的答案。

就在活动当天,有消息指出,根据发改委最新发布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一旦新势力造车通过代工模式生产的车型在市场销量上满足相应条件,其生产资质也就不远了,这对新势力们而言无疑是非常的利好。

先发优势在汽车行业的确存在,这也是新势力造车企业的发展出现“艰难”状况的重要原因。当有一天二者公平站在同一个竞技场上时,最终的赢家会是谁?答案会是情理之中还是意料之外?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可以开始期待。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rolandweng
收藏本文

为你推荐

汽车视频

访问购车通小程序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