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洞察者| 汽车投资管理机制调整 几家欢喜几家愁?

洞察者| 汽车投资管理机制调整 几家欢喜几家愁?

文/ 大鹏

大家总念叨的政策风险,没想到说曹操曹操到。

今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新规自2019年1月10日起施行。其中明确了新建中外合资轿车生产企业项目、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含现有汽车企业跨类生产纯电动乘用车)项目及其余由省级政府核准的汽车投资项目均不再实行核准管理,调整为备案管理。

一时间,石破天惊,鸦雀无声。相信已“上车”的诸位,心里已是天雷滚滚,脸上热泪盈眶。为了新能源生产资质,天晓得他们花了多少钱又做了多少揖。

就在昨晚,力帆发布公告称,力帆集团拟作价6.5亿元将持有的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给重庆新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而该公司是车和家100%控股子公司,希望后者没有付太多的定金。

洞察者| 汽车投资管理机制调整 几家欢喜几家愁?

如果力帆不能为车和家提供整备生产线,不到24小时,力帆的壳资源理论上贬值成零。哭晕的还有威马、电咖、拜腾,他们都通过收购搞定了壳资源。

不过擦擦眼泪仔细看看《规定》,“壳资源”并未完全清零。《规定》指出,“汽车整车和其他投资项目均由地方发展改革部门实施备案管理。其中,汽车整车投资项目由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备案。”

核准制变成备案制,理论上意味着准入制变成了“过程管理”制,而并不是毫无管理。换句话说,这个“案”,不是你想备就能备上的。

在省一级行政区划内,有省级发改委综合权衡,既不能一拥而上,也不能掐尖取精。那咋办?省级政策部门必须要制定出新的游戏规则,实际上仍须在资质上筛选,但条件应该大大放松了。此前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拿到牌照的“十五勇士”,所拥有的资源照着未来的标准,可能大大过剩了。

省发改委能不能把所有申请者都放进来?理论上可行,实际上断不可为。因为《规定》还指出,要发挥市场在产业资源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仍然“发挥政府作用”,坚持“谁投资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

显然,虽然审批权下放了(不是取消),但问责制和追溯制度意味着要将“合格的生产者”扶上马。放任“皮包公司”备案将来是要承担责任的。但带来的影响是不再有名额问题,入口变宽,“壳资源”大幅贬值是毫无争议的。

洞察者| 汽车投资管理机制调整 几家欢喜几家愁?

此前有很多人非常不理解,有些新能源造车企业搭了好大的架子,从全球研发团队到新建设的崭新生产线,从试车跑道到中心城市的体验店一应俱全,就是缺一纸牌照。没有资质生产个毛线?现在看,耐心等待的老板们真是高瞻远瞩。等靠要的成了人生赢家。那么,后者仅仅是懒癌发作,还是洞悉天机?

从上市公司改革的脉络可知,政策管理改革的方向越来越倾向于让市场决定。也就是让“看不见的手”来决定资源配置,虽然不可避免的导致纠错机制后置,貌似浪费一些资源,但最终资源利用的结果往往好过人为筛选。

政策的手越闲,“看不见的手”就会越积极。同理,缺乏核心竞争力、财务濒临崩盘,靠贩卖资质过活的壳资源们,贬值是早晚的。

看清楚这一点并不难,难就难在笃定自己资金到位、生产线就位、产品下线的当口,资质管理政策刚好放松,谁也没有神奇水晶球能预卜未来。

目前的趋势是,涉及到市场,轻捷者先得;涉及到政策准入,急切者易损。归根结底是实力说话,政策促使“壳“贬值,只不过是让“壳”回归市场价值。从这一点上,尽管不少企业付出了机会成本,但备案制的积极意义不可忽略。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tomasyang
收藏本文

为你推荐

汽车视频

访问购车通小程序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