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王晓秋:要利还是要量 这是所有自主品牌都要去做的选择题

文/ 杨光

“在座的几位或多或少还带着合资企业的思路在做事,也许原来的环境和品牌下是对的,但到自主这边来可能就是错的。”

当着自己两位副总、一位总工程师和一位副总设计师的面,王晓秋又没给他的手下留任何"面子"。

在今年前两个月惨淡的市场形式之下,即便去年产销达到历史最高位的上汽乘用车同样面临着下行的压力。

不过荣威i5的逆势热销也给了王晓秋很大的启示与信心,在他看来,无论是i5还是即将推出的i6 PLUS,都体现了上汽自主在产品和定价策略上的重大转变。

“四五线市场的网络建设需要靠产品,但由于过去在8-9万区间没有合适的产品,导致我们还不能很好的触达这些市场。”王晓秋分析道。

鲜为人知的是,在经历了内部无数论的激烈争辩后,上汽乘用车才在上市前最后一天确定了荣威i5的指导价,而从市场的反馈来看,这无疑是一次成功的价格下探。

当然也曾有人向王晓秋抱怨,价格定那么低,品牌没了怎么办?王晓秋说,我顶着。

“只要我们把产品做好,对于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都会有非常大的好处。但我们今天必须要做出这个选择,不牺牲一部分利益就拿不到量,而有了量才能活下来。”

对于即将上市的i6 PLUS,王晓秋决定坚持这一思路,那就是继续打好用户基础。用他自己的话讲,这款车的颜值、性能、配置、操控体验、品质全部都是PLUS,唯独价格不PLUS。

“从品牌发展的角度来说,虽然我们一直想往上走,但往上走的同时,还必须把下面的产品做得更实一点。牺牲眼前的利益,是为了明天能过得更好,这就是我们在全新荣威i6 PlUS上做的事。”王晓秋补充道。

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在i6 PLUS品鉴会的内场荣威还特意摆出了一台朗逸PLUS,以示其对标德系的决心。

事实上在上汽乘用车的核心团队中,有不少人都曾在上汽大众经历过第一代朗逸的设计、生产和销售。在企业内部人士看来,i6 PLUS就是要成为朗逸的升级版。

而从许多性能指标上看,i6 PLUS也确实做到对"前辈"的超越,尤其是其2715mm的轴距比朗逸高出27mm,1835mm的车身宽度更是直逼帕萨特、迈腾。

此外,在朗逸德系品质和简约风格的基础上,i6 PLUS还进行了200多项技术升级,其中包括NVH性能、座椅柔软度等诸多细节。而7寸虚拟真彩液晶仪表盘、10.4寸纵置中控彩色大屏、Super 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等在内的大批科技配置也令i6 PLUS实现了越级竞争。

尽管如此,王晓秋依然时常感慨于国人对合资车的追捧,“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反思,超越朗逸不仅仅是我的责任,而是整个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表现。”

在他眼中,达到朗逸的高度将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也是一个值得努力的过程。

“只有通过努力,才能让我们的自主产品更有竞争力。我从来没想过荣威马上就能超过朗逸,但几年之后我们的机会就很大了。”王晓秋说。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tomasyang
收藏本文

为你推荐

汽车视频

访问购车通小程序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