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秋凤空间 | 奥迪的“自我革新”

“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社会的标准主旋律,而几乎所有人都认同大规模使用传统能源的城市交通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在政府的引导下,汽车产业的新能源“革命”已经从西到东席卷而来,但不论对于“绿色环保”生活如何乐见其成,从消费者到企业,也都还是抱持着“变革”成本必须可控这一底线原则。

作为一线品牌,奥迪在传统汽车市场拥有巨大的现实利益,按理说这种重量级选手在面临变革时容易“尾大不掉”,然而事实是,一旦确立低碳的未来,奥迪爆发出来的能量,是令所有轻量级选手望而生畏的。

如何面对和转型?是随大流空口承诺在某年“停产燃油车”?还是列一个详细路线图,然后步步为营地坚定执行?

CHAPTER / 01 |“规划控”和行动派 |

奥迪显然是后者。

到2025年,奥迪将推出30款电动车,其中20款为纯电动。在今年的日内瓦车展,奥迪还带来了几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奥迪A6、A7、A8、以及Q5的插混车型。2018年,奥迪首次公布其首款纯电动量产车型奥迪e-tron,目前在欧洲已经开始销售,国产化进程也将在明年落地。奥迪爆发出来的能量,是令所有轻量级选手望而生畏的四大纯电平台,涵盖从入门、豪华、运动的所有产品线。未来20年,奥迪的“新橱窗”里,不会寂寞。

这听上去是不是靠谱了很多?

善于“发明”词汇的奥迪,脾性不改。早在2009年,就嫌大家都用的“hybrid”不够彰显品味,提出“e-tron”。当时的人们一笑了之。“quattro”的故事很快重演,如今奥迪e-tron、Q2 L e-tron等电动化车型纷纷亮相,俨然形成和燃油车产品线相媲美的新能源产品矩阵,乱花渐入,摇曳生姿。

一连串的插混和纯电产品正在逐一落地,贯穿了奥迪对未来的思考,用行动发声,奥迪略显低调。

秋凤空间 | 奥迪的“自我革新”

CHAPTER / 02 | 保守策略还是过分周全 |

直到奥迪的新能源新车型轮番上市时,人们才发现奥迪并非原先所想的那般落伍。

不过,称奥迪“保守”也不无道理,大量插混车型布局至少是不愿意放弃某种旧乐趣的明证。

目前的行业共识,新能源时代的前景是确凿无疑的,但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补贴退坡,新能源车的销量应声下跌,就是明证。其产品力暂时还不能与燃油车直接掰手腕。

在基础设施尚未充分完善、电池能量密度不尽如人意的过渡时期,插电式混动占比超过纯电动。有充电桩最好,没有也没事儿。同时,双擎动力,保留了一贯的驾乘感受和行驶品质。改变能源模式,但不强迫用户改变驾驶和使用习惯,也避免后者伺候实际里程远少于宣称的、品控可疑的“电动爹”。

奥迪不打算与燃油车划清界限,不标榜自己“all in”。它不惜牺牲一些卖点,让燃油车时代的人们欣然进入新能源时代。喜欢踩地板油的、喜欢城际旅行的、喜欢开足了冷风暖风的人们,都不必刻意改变自己。

奥迪洞悉了理智消费者的心理,后者希望平缓过渡,不剧烈改变生活习惯,也用不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由生产商承担所有的技术风险,将成本摊销到漫长的未来发展进程中,而不是急不可耐地现收现付。燃油时代向新能源时代过渡,不需要减速带。

CHAPTER / 03 |“车端” 碳中立 |

奥迪在今年早些时候发布了“Consistently Audi”(奥迪始终如一)战略,称奥迪将成为全面碳中和的高端移动出行服务提供商,占据领先地位。至此,奥迪终于“言行一致”的展示了其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态度。

对于一家主机厂来说,什么叫“可持续”,用三个字就可以描述——“碳中立”,即碳排与固碳实现平衡。这对于一家标准工业企业来说,相当于进行一场自我革命。

秋凤空间 | 奥迪的“自我革新”

首先是产品端的“碳中立”,根据奥迪品牌管理委员会向股东发布的计划,到2025年,电动化车型超过40%,车辆生命周期内碳排将减少30%,超过欧盟国家层面的整体承诺。

在2017年,奥迪就与大众、保时捷、宝马、戴姆勒等企业建立了欧洲直流快充网络Ionity。到2020年,该网络将扩展到25个国家。高功率充电桩,可以在20分钟内将一辆电动车充至80%。奥迪的充电桩建设甚至早于其电动车上市。

CHAPTER / 04 |生产端碳中立|

与此同时,奥迪汽车股份公司管理董事会主席伯蓝·绍特称,奥迪的主要方向涵盖“全面互联、有吸引力的数字生态系统及专注城际长途出行的高级别自动驾驶”。这意味着奥迪在继续科技的同时,不放弃让用户继续享有驾乘乐趣。

其次,长期以来,有关电动车在生产端产生更多碳排的讨论不绝于耳。有人主张,车辆生命周期的计算,要从初始生产端到车轮,而非从插电孔(或油箱)到车轮。

这样一来,可持续发展就拓展到生产端碳排。e-tron已成为全球首款碳中立工厂中量产的豪华车型,生产e-tron的布鲁塞尔工厂也实现了碳中立,方法包括大规模光伏系统、沼气取暖系统。而评估则由政府监管的第三方认证,并非奥迪自说自话。不可避免的碳排,奥迪采取了补偿措施。

据了解,继布鲁塞尔工厂之后, 奥迪将在2025年前使其全球所有工厂实现碳中立生产,奥迪在中国的的生产基地也做出了同样的努力。2013年投产的一汽-大众佛山工厂,是国内首个获得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授予“绿色工业建筑”三星认证的整车工厂,原材料采用挥发性有机物含量低的水性漆工艺,同时,配备高效的废气燃烧处理工艺、中水回用等环保措施净化处理废水废气,贯彻生产环保的理念。以中水回用为例,回收用水主要用于工厂冲厕、绿化灌溉、工艺冷却循环补水等,2018年处理水量约63万吨,均可回收使用,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实现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此外工厂内1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太阳能路灯等让工厂的运营在细微之处也做到充分节能。

而一汽-大众长春工厂也堪称绿色工厂标杆。官方数据显示,长春工厂2018年的环保投资约5000万元,提报清洁生产节能减排优化项目32个,全年同比节约能源197342兆瓦时,节约能源费1 个亿,节水334921吨,挥发性有机物VOC减排1035吨,降低不可回收废弃物产生量约8800吨。除了自身的生产“碳中和”,一汽-大众积极推动供应合作伙伴配套企业进行环保生产,实现全产业链上的碳中和。

针对全球,奥迪已经做出专项资金安排,4年内投入400亿欧元,用于包括固定资产、厂房设备以及研发投入,其中将投入约140亿欧元于电动出行、数字化和高级别自动驾驶领域。

事实上,生产端碳排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奥迪把生产端碳排计入投资回报率。用财务管理的方式,将碳排算作企业的流动负债。同时,为了确保整条供应链的碳排标准,奥迪在2017年就推出了碳排标准,评估供应商是否遵守环境标准,并随时现场检查。

奥迪正在全面推进碳中立战略,将其视为自身发展的里程碑式目标,也是自身命运所系。大众CEO迪斯曾称,大众产品占据了全球交通碳排的1%。既是成就,也背负了巨大的环保压力。

奥迪正在逐步实现的碳中立计划,无疑将品牌从环保十字架上解救下来。任何主机厂都担心会成为舆论指责的“反环保”对象,甚至成为激进环保主义的牺牲品。奥迪的做法,是抢先以更激进的革命手段,实现自我革新,心无旁骛地为公众提供交通产品和服务。

在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上,奥迪显然是行动派。规划严密、路线清楚、资金到位、产品规划逐一落地,节拍和时间线吻合严谨,到可怕的地步。我们是笃信这样的“传统”企业有可信的未来,还是相信坐而论道、起而要钱的一些PPT厂商呢?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xiaolongshi
收藏本文

为你推荐

汽车视频

访问购车通小程序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