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汽车业反垄断调查成了“罗生门”

2014-07-2446

导语

围绕国内汽车零配件展开的反垄断调查,其进展似乎并不像外界猜测的那样。7月22日,据路透社报道,某德系豪华品牌称,尽管中国物价监管部门表示担心其在华销售活动存在垄断行为,但公司并未被有关部门调查。而就在一周前的7月18日,彭博社一篇报道称,针对进口汽车零配件销售和售后服务,发改委中国正在对外国汽车制造商进行反垄断调查,调查对象涉及奔驰、奥迪、宝马以及日系汽车厂商。

由于超高“零整比”被曝光,奔驰算是汽车零配件“反垄断”中的“风向标”。面对奔驰对反垄断调查的矢口否认,以及其他相关方的沉默态度,“反垄断”事件进展又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不断被传闻和“辟谣”的汽车反垄断

在汽车业“反垄断”的问题上,相关各方的态度似乎总有些“暧昧”。去年8月,路透社曝出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某副秘书长透露,协会接受发改委委托,调查汽车业违反《反垄断法》行为。然而,随着媒体的持续跟进,相关当事方却开始有意回避。外媒报道中提及的流通协会副秘书长在微博上称“并没有确切消息说发改委对进口汽车立案调查,对汽车销售行业展开调查是我们协会的自主行为”,并选择对媒体闭口。而流通协会的另一位副秘书长则明确否认协会协助发改委进行反垄断调查的报道。事件的另一方——发改委反垄断部门一位匿名的相关人士只对媒体称“价格监督和反垄断部门密切关注进口和合资汽车领域的价格问题已不下两年”,而并未对反垄断调查一事作出回应。

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官员明确表示展开汽车零配件反垄断调查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官员明确表示展开汽车零配件反垄断调查

相比围绕进口车价格的反垄断调查,零配件领域的反垄断似乎让人看到更多希望。早在今年2月19日,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局长许昆林就明确表示,正在对汽车配件纵向垄断案做外围调查。此后,4月10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汽车维修协会联合发布国内常见车型“零整比”系数研究成果,披露了18种常见车型的“整车配件零整比”和“50项易损配件零整比”。6月30日,交通部出台《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鼓励汽车维修配件自由流通,鼓励原厂配件生产企业向汽车售后市场提供原厂配件和具有自有品牌、商标或标识的独立售后配件的条款,也被看作政府有关部门在汽车零配件反垄断的表态。

在“零整比”研究公布的18款车型中,系数最高的是北京奔驰C级W204,高达1273%。也就是说,奔驰C级W204更换全部配件的价格,相当于整车价格的12倍。正因为如此,奔驰被普遍认为是最有可能接受零配件反垄断调查的汽车企业,也正因为如此,奔驰明确否认接受反垄断调查的态度就显得意义重大。如果发改委的调查和奔驰的否认都属实,那么这场围绕汽车零配件的反垄断究竟进行到何种地步便不得而知。

主动调价的“示弱”态度能避免“被调查”?

在接受反垄断调查这个严肃的问题上,车企可以选择沉默,但明确的表态必然经过谨慎思虑。因此,我们有很大理由相信,奔驰确实没有接受发改委调查。然而,发改委关于“反垄断调查”的态度同样明确,于是事件便可能有两种进展。

一种进展是,发改委的反垄断调查已经开始针对车企展开,但奔驰未在其列。尽管从奔驰处于风口浪尖的地位来看,反垄断调查避开奔驰的可能性不大,但一个不能被忽视的事实是,今年7月10日,奔驰发布“修养之道,一脉相承”星辉保养菜单,包括smart、奔驰A/B/C/E/GLK/M/R/S级在内的奔驰主力车型基础A、B保养以及配件更换价格平均优惠幅度达20%。可以说,这次主动调价,算是奔驰对此前“零整比”系数事件的一次积极回应。

面对畸高“零整比”的指责,奔驰主动调低全系售后价格。面对畸高“零整比”的指责,奔驰主动调低全系售后价格。

主动调价20%,或许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奔驰“知错就改”的态度,使其免遭“被调查”的命运。然而在笔者看来,这样的可能性其实不大。在零配件反垄断调查上,发改委主要针对的是包括汽车制造商车是否与零配件制造商和经销商达成排除、限制竞争协议,以使得进口汽车零配件只向特定4S店供应,从而通过垄断零配件销售和售后服务,导致零配件价格大幅提升的情况。尽管奔驰单方面调低价格,但这与厂家与供应商、经销商之间存在的限制竞争协议并无关系,即使售后价格达到全球最低,对其是否构成垄断地位也没有任何影响。实际上,在奔驰宣布下调售后价格的前后,沃尔沃也宣布下调旗下车型的保养工时费和易损件价格。更早之前,雷克萨斯、英菲尼迪已率先延长旗下车型质保期。宝马也在全国范围内推“BMW保养套餐”,针对常见的12项保养服务执行全国透明和统一的价格。如果主动调价便可避免“被调查”,那么厂商纷纷调低售后价格的行为,是否意味着此轮零配件反垄断的“夭折”?

当然,另一种可能的进展是,发改委的反垄断调查仍处于外围阶段,目前尚未针对车企进行。发改委明确表态是2月下旬,距今有5个月时间。考虑到反垄断调查的取证繁杂,目前的调查可能仍在包括维修厂、经销商等环节进行,尚未接触处于核心地位的车企。

汽车反垄断不能成了“敏感词”

目前,除奔驰外,其他在彭博社报道中提及的如奥迪、宝马及日系汽车厂商,以及事件的另一关键方发改委都对此事保持沉默,因此无法证实以上假设的真实性。

关于汽车零配件反垄断的话题,似乎就该由此打住、静观其变了,但在类似召回、反垄断等汽车业大事上,相关各方每每所表现出的“暧昧”态度,却令笔者颇感不解。

诚然,笔者理解汽车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牵一发动全身的地位,也明白汽车业的很多问题由于涉及众多跨国汽车公司,不能忽视其对于外贸、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影响。无论是进口车价格还是畸高“零整比”,汽车业的反垄断,都直指汽车厂家及相关利益方的暴利和不公平竞争,对保持整个产业链健康发展,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有重要意义。也正因为如此,外界对此类事件的态度,绝非如明星八卦般猎奇似的炒作,而是对切身利益的本能关注。

在这种情况下,相关方、特别是政府有关部门的沉默应对,不仅不会减少外界对事件的关注度,反而会无形中放大各种真伪莫辨的猜测,更不利于维护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可谓有百害而无一例。相反,如果对信息进行及时公布,不仅能够打消外界疑虑,更能加强舆论对事件的监督,使汽车业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

零配件反垄断,将严重影响厂家和经销商的既得利益,甚至可能对现有4S店体系造成重大影响,可谓牵一发动全身。从这方面来讲,厂家和经销商在此问题上的低调态度和迂回打法算是利益使然。而有关部门的屡屡失声,在不断放大猜测和传闻的同时,也使汽车业的未来充满更多变数。

蒋东镭

车视点本期作者
点击进入作者专栏

车视观点

投票id...

栏目介绍

车视点

《车视点》针对行业重大事件及热点话题,力图以深刻独到的视点透析事件全貌。

版权声明:腾讯汽车原创策划

出品:腾讯汽车评论组
邮箱:dollarjiang#tencent.com(#替换称@)
栏目负责人:蒋东镭

扫描二维码,用微信关注车视点

车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