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探梦”

印象中一向行动迟缓的汽车企业,悄然变得轻盈灵动,而汽车业的未来,也已悄然来到我们面前。

第47期

互联网+的热潮下,几乎所有相关领域都迎来的新的革命,经历了百余年发展却始终历久弥新的汽车业更是首当其冲。从谷歌到苹果、从BAT到特斯拉,近两年,汽车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成为炙手可热的金矿。当人们还在讨论IT企业会不会将汽车业彻底颠覆时,汽车行业自身已经开始行动。

前瞻的终极梦想

何为汽车前瞻技术?

通俗来说,就是能实现人们对汽车未来憧憬与向往的技术。简而言之,就是“零事故、零排放”。具体而言,上汽集团前瞻技术研究部总监黄文华将其归结为驱动电力化、整车轻量化、行驶智能化的“三化”,对应的核心技术分别是燃料电池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智能驾驶技术。前瞻科技日的话题,就从智能驾驶和燃料电池展开。

在上汽看来,智能驾驶主要由自动控制、人工智能和机器视觉这三个部分组成,其中的关键技术涉及到车辆定位、环境感知、人工智能、线控系统等六大类。

“我们将车辆的智能度定义为五个等级,其中一级智能度的车辆只能进行纵向或侧向其中一个方面的控制,而五级智能度则可以实现全工况全天候的智能驾驶。” 上汽集团前瞻技术研究部智能驾驶项目总工程师刘奋介绍,“即使是目前比较领先的Google无人驾驶,也只能达到四级,因为它并不能覆盖所有工况。我们争取在2020年能够让上汽的车具备高速公路自动驾驶功能,争取再花十年时间,上汽能够响应业内趋势,可以做到全工况、全环境下自动驾驶。”

在一个完全实现智能驾驶的汽车社会中,车与车之间常态化的信息沟通,构成一张安全网,这使得零伤亡成为一种可能。而零排放的终极梦想,则由另一个未来汽车的关键技术——燃料电池来实现。

上汽集团前瞻技术研究部先进能源系统总监陈雪松解释,燃料电池以氢作为能源,其核心优势有两个——效率高、零排放。传统车的效率只有30%左右,而燃料电池车的效率至少可以达到50~60%;而且在行驶过程中,燃料电池车的排放产物只有水,而通过太阳能或风能等再生能源进行氢加工,则可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做到真正的零排放。

与此同时,相比纯电动车,燃料电池车在续驶里程和充电时间方面也更占优势,以目前丰田上市的燃料电池车Mirai为例,一次加氢只需3分钟时间,续驶里程达到近500km。正是这样的优势,让燃料电池车成为终极汽车的不二之选。…[详细]

如何转化“疯狂“的想法

方向固然重要,如何行动更为关键。前有人们对汽车未来的憧憬和期望,后有来势汹汹的IT企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再走传统的路子恐怕不行。

黄文华介绍说,从开发流程来看,传统汽车会更多地围绕传统工程进行,或者有些做得较好的公司可能会做前期工程,但是很少有企业会去研究如何将idea(想法)、concept(原理)转成原理样机,或者将一些疯狂的想法转换为实际的科学研究。而前瞻技术部就要完成这方面工作的嫁接。

具体而言,在当前世界上的创新前沿阵地——硅谷,上汽已经开始布局。上汽设立了风投公司,安排投资经理就上汽主要关注与研究的方向去寻找与及时发现一些技术,并在将其快速转接到上汽的平台方面做一些尝试,截至目前已评估了将近100个项目,其中有12个项目正处于进一步落地的过程中。

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将硅谷的创新模式转换到国内的合作中,也是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上汽通过调研发现,在目前国内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中,国内高校往往是在运用技术,反观硅谷与斯坦福大学等高校的对接,许多教授在做科学研究的时候,会有针对性地综合考虑企业的需求、最终用户体验以及技术的发展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上汽在同济大学,我们设立了上汽协同中心,并与清华、北理工都有对接。在斯坦福大学,上汽通过资本投资的形式,将其材料、电化学、机械、工程等跨界部门组合在一起进行对接。

除此之外,在上汽看来,调动内部员工的积极性也至关重要。上汽共有二十万名员工,其中工程研发人员约为两万名,占了总量的十分之一。为了激发这两万人的创新激情,让“种子”发芽甚至长成大树,上汽在内部设立了“种子基金”,激发员工的激情和创造力。

实际上,无论是燃料电池车还是无人驾驶,从某种意义上将都已不算是全新的话题。在近年来的历届车展上都不乏概念车展出,使这些前瞻技术有了“未来已来”的既视感。然而,相比很多自主品牌雷声大雨点小的宣传,上汽则不仅有前瞻,更有行动。从必比登挑战赛上取得大满贯,到燃料电池车超过万公里路试,再到在车联网与智能驾驶方面的不断探索,上汽所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其实远远不止前瞻科技日上展示的内容。而汽车业的未来,也就在一次次探索与实践中,步步走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