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的海外军团

十年时间,江淮意大利设计中心从最初只有四个人的办公室发展到如今人数超过百人、具备国际一流水平的独立设计与研发基地。这里诞生出了小型SUV销售冠军瑞风S3 ,也创造出了打败兰博基尼、玛莎拉蒂入驻世界级汽车博物馆的江淮SC-9。

第56期

从偏安一隅的巢湖配件厂发展到如今规模的汽车集团,江淮用了50年。在这50年中,江淮从一家商用车企业发展成为集商用车、乘用车及动力总成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型汽车厂商。与其他自主品牌发展乘用车的思路不同,在决定进军轿车领域后,江淮选择了在意大利成立设计中心,走了一条“自己啃骨头”的艰难道路。


从无到有

10年过去。有过质疑,也有过不解。相比于另一家自主品牌车企长安汽车的海外之路,江淮更为低调,不知道江淮意大利设计中心的人,数量不少。甚至,江淮在日本与巴西的海外中心,更是鲜为人知。

事实上,在意大利设计中心里,江淮汇聚了很多车市殿堂级人才,他们整合西方最前沿的技术理念,进而转化成满足中国市场需求及江淮制造能力的产品。阿尔法罗密欧8C超跑、玛莎拉蒂最新系列产品、克莱斯勒、蓝旗亚等世界名车,均是出自他们手笔:江淮意大利研发设计中心首席设计师Daniele Gaglione为阿尔法罗密欧、玛莎拉蒂、克莱斯勒原设计负责人;设计总监Maurizio Poli曾任乔治亚罗和Stola世界顶尖设计公司的总工程师;内饰负责人Giancarlo Concilio曾任蓝旗亚和玛莎拉蒂的内饰总负责人。

之所以选择从世界知名品牌来到一家中国品牌从事设计工作,意大利的大师们都坦言,其实之前对于中国品牌了解甚少,甚至更多是“COPY”的感觉。但是共同原因都在于,“在一个成熟的品牌,创新的可能性实在太少,保守前行,不如赋予一个新生品牌更多的生命力。这对于一个设计师来讲更为重要。”Daniele 说,尤其是在看到江淮意大利设计中心的工作氛围后,更坚定了他们的想法。

2015年上半年,就在中国车市经历着增速大幅回落的“倒春寒”时,江淮汽车整体销量达到29.2万辆,同比增幅16 %,销售收入235.42亿元,同比增幅15%,增幅领先行业平均水平近十个百分点;其中乘用车销量增速更是达到了80%,成为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增长速度最快的车企,远超行业增长水平。而在海外市场,在我国汽车整车出口同比下降13.5%的严峻形势下,江淮汽车却同比实现了40.88%的逆势增长,累计出口39231辆,出口规模跃升至行业第三。

在逆市飘红的亮眼成绩单背后,是江淮汽车十年的坚守与执着。正如其对自主研发设计的初衷一般。

十多年前,在英国一间公司从事汽车设计的中国人路迪,参与了江淮宾悦车型的造型优化项目,他见到了当时江淮的董事长左延安、总经理安进以及负责研发的副总戴茂方。那个时候江淮决定做轿车,但是在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于是来到欧洲“取经”。在这个过程中,江淮的领导层萌生了一个想法,“与其找别人做,为什么我们不自己打造一个团队来做?” 就这样,诞生了“整合全球资源造世界车”的江淮理念,也成为了江淮海外研发之路的起点。

被这个想法打动的路迪加入了江淮,开始筹划首个欧洲设计中心,并经过多方考察最终选择了世界设计之都——意大利都灵。对于江淮而言,设立意大利设计中心正是打造了一个国际平台,既可以吸收国际上的优秀人才,又能够引进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流程体系,以及一流的零部件及技术供应商。同时意大利设计中心还能够对外宣传及建立江淮品牌的形象和知名度,为江淮乘用车的征战海外市场铺路。

如今作为江淮意大利设计中心总经理的路迪,回顾这十年的发展感触颇多。“成立之初我们的团队只有四个人,在一间40平米的办公室开始工作。那几年都灵设计学院的学生找实习时,我们愿意提供路费和饭费,而宾尼法利纳一分钱都不给,但他们更愿意选择宾法。现在我们已经成为了都灵设计学院的首推实习单位,甚至还有企业到我们这里挖人,因为他们都想开发中国市场,而我们这里的人又最懂中国用户。”

在江淮汽车集团公司董事长安进看来,中国制造最需要的是工匠精神,只有这样产品的制造过程才是孜孜追求品质的过程,才能谈得上建树中国品牌。而意大利设计中心的发展,正是江淮追求品质、勇于创新的匠心十年的缩影。…[详细]

品牌DNA渐成

十年前,设计中心诞生了第一款车型江淮瑞鹰;十年后,从这间设计中心走出了瑞风S3、瑞风S5、瑞风M5、和悦A30 、瑞风S2,以及入驻世界级汽车博物馆的概念车江淮SC-9。路迪曾说过他们的目标是设计出在销量上能够与合资品牌持平的车型,而如今上市仅三个月的瑞风S3便取得了小型SUV销售冠军的成绩,单月销量刷新了中国小型SUV销量的最高纪录。

在当天10周年庆典上,江淮汽车副总经理给Daniele颁发了江淮汽车设计总监的聘书。这不是简单的仪式,据悉,这意味着江淮汽车的设计中心将不会有严格的海外和国内之分,Danieel将为江淮整个产品系列的造型负责,并赋予产品造型新的定义与生命力。

“个性、独特性、可识别性”,这是Daniele所定义的江淮汽车品牌DNA。而从S5\S3、S2的造型上,已经能够看出逐渐成型的统一性。比如,江淮一体式中央进气格栅的设计思路,区别于市场上常见的分体式格栅。无论什么车型,都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演变。

其实,格栅的线条灵感来自中国京剧脸谱,在京剧中,每个角色的脸谱都有着很鲜明的样式特点,江淮也希望在自己的产品体系中构建出这样的形态。

“我们看到大街上跑着很多车,可是一个年轻的品牌如何能够让别人很快记住?与其千篇一律,不如有自己的特征。我们希望江淮的产品有强烈的识别性,同时符合中国审美,这也是我们提到的过量设计。”路迪介绍说。

当然,过量并不意味着夸张,Danieel说,太过强硬的线条,虽然能够快速被人看到,但江淮并不会使用,因为这样并不符合意大利设计的美感,同时可能也无法得到中国用户认同。…[详细]

新十年展望

除了在海外建立设计研发中心,整合国际资源发展自主,江淮汽车在这十年间也不断开拓国际市场,从另一个方向践行国际化战略。

“这十年,在全体江淮汽车人的共同努力与拼搏下,我们的产品已销售到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就包括意大利。”安进说。

实际上,江淮汽车从1990年就开始尝试进军海外,而随着2006年江淮汽车国际公司的成立,开始了正式征战海外市场。江淮的国际化战略采取了从简单的产品贸易,到KD(散件组装)工厂、再到合资成立制造企业,从输出产品、技术、管理和资本,最终实现输出完整的文化的产品国际化路线。如今,江淮汽车已在全球建成18个组装工厂,覆盖了重卡、轻卡、皮卡、轿车、SUV等全系列车型,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东南亚、西亚及非洲地区。

在江淮汽车的国际化征程中,布局巴西市场是标志性事件,而在巴西市场的成功也验证了江淮的国际化战略。由于中国市场销售的汽车以汽油为主要燃料,而在巴西汽车的主要燃料为酒精和汽油的混合燃料,这就意味着中国汽车产品要想进入巴西市场,就必须对汽车的发动机进行较大的改进。因此要想成功开拓巴西市场,中国自主车企必须做好充分的技术准备。

在正式进入巴西市场之前,江淮汽车耗时18个月,用10台车做了100万公里的测试,针对当地自然环境及用车习惯,对整车做了258项适用性和技术性改进,最为关键是自主研发出了针对巴西市场的乙醇燃料发动机,并从产品消费定位、销售网点、营销策略以及售后服务等多方面予以跟进配合。2013年,江淮汽车在巴西市场占用率超过奔驰、宝马等跨国公司,在中国自主品牌中排名第一。

2013年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出口下滑了7%,而江淮汽车出口增长了8%;2015年1季度出口市场下滑12%,江淮汽车出口增长了22%。逆势上扬的背后正是江淮汽车精准市场定位、严控产品质量、用服务赢取口碑的市场策略的成功。

今年上半年,江淮轻卡出口超过8000辆,在阿尔及利亚和智利等市场成功保持第一中国品牌形象;重卡出口以委内瑞拉为第一市场,以超过4000辆销量,同比236%的增速创下新纪录;乘用车则以25000辆的出口规模,同比86%的增速保持领先。

对于下一个十年的海外发展之路,安进表示,江淮汽车将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继续加强对外合作、扩大对外投资、壮大海外团队、融入当地社会,“把江淮汽车转变为一个国际化的、综合性的汽车企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