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8月18日,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今日共同宣布,双方将联合开发新一代环保节能动力总成技术…[详细]
“市场换技术”是对20多年来车企合资合作的经典概况,但现实来看,目前仍然只是一种愿景。中国在发展成为千万辆…[详细]
联合开发的标题背后的真正意义何在,中国汽车企业应该从这些联合开发项目中得到些什么,更应该是我们去思考的…[详细]

编者按:


2010年8月18日,上汽与通用签署技术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研发先进动力总成。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中国汽车企业如何由大到强,除了中方应当进行反思外,外方也应当与时俱进即使调整角色定位实现共赢…[详细]

小调查

你认为上汽能否获得先进动力总成?
  
你是否认为中国汽车合资新时代即将到来?

回顾|中国汽车合资之路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争论是否发展轿车项目到如今的轿车消费占据汽车市场7成,从“三大三小”布局到上汽南汽合并、自主品牌崛起,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从为换外汇寻求外方合作,到消化吸收技术再创新完成自主建设,树立自主品牌,中国汽车工业开放合作的目的也出现了不小的调整。
  然而,目前中国汽车虽然产销超过1300万辆,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在世界汽车业面前仍然是个侏儒,在父老乡亲面前还是挺不起腰,说不起话,原因就是轿车产品大多来自跨国公司控制的合资企业,生产的是人家的品牌,缺乏中国自己叫得响的轿车品牌。现在检讨起来,是“市场换技术”没有到达目的…[详细]

合资30年我们得到了什么?

合资企业国产化的提高带动了国内零部件体系的形成,全球资源的利用让国内汽车企业看到了利用成本优势加速自主品牌汽车产品建立和发展的可能…[详细]
对于中国政府期冀的市场换技术,跨国公司一般采取放弃中间,固守两头的策略。就是对于产品质量更加相关的制造加工技术,外方会愿意对中方的员工进行大量的培训…[详细]
最值得关注的当属2007年上汽集团高层大变动。2007年10月,执掌上海大众5年的陈志鑫调任上汽集团担任公司执行副总裁,全面主管海外业务和自主品牌…[详细]

合资30年我们失去了什么?

一位在合资厂工作的业内人士向记者爆料车厂的“潜规则”,几乎所有合资企业中,外方的话语权都高于中方。“对于合资企业生产的每一辆外资品牌车…[详细]
“不可否认,我们换来了一些技术,但在换技术的过程中,中国企业不仅把市场拱手让出,还丧失了当年开发的技术,彻底沦为外资的附庸…[详细]
合资市场换技术这条路没有走得很好,逻辑上看市场换技术不存在。因为国外公司来是卖技术,市场把技术换走了,市场也换走了,它怎么能换给你呢…[详细]

现状|中国车企走向后合资时代

上海汽车与通用汽车联合开发动力总成
上海汽车与通用汽车联合开发动力总成技术
  上海汽车与通用汽车共同宣布,双方将联合开发新一代环保节能动力总成技术,其中包含高效能小排量系列发动机和干式双离合器变速器…[详细]
  点评:是关照也好,是宣传噱头也罢,希望咱们的工程师真的能够学到真本领。
上海大众与德国大众联合开发B级别车型
上海大众与德国大众联合开发B级别车型
  上海大众是联合开发中受益者之一,从早年的桑塔纳3000的联合开发工作,到帕萨特领驭的开发工作,上海大众技术中心学到一整套的汽车研发技术…[详细]
  点评:联合开发,就应该是这样,从中学习技术增长技能。“以市场换技术”,就应该有所学。
比亚迪与戴姆勒联合开发电动车
比亚迪与戴姆勒联合开发电动车项目
  比亚迪拥有先进的电池组技术,而戴姆勒有成熟的造车技术。比亚迪在此次联合开发中能够得到戴姆勒造车技术的支持,以改变其设计及制造技术…[详细]
  点评:电动车新技术联合开发,自主品牌首次在联合开发中扮演“技术输出”的角色。
长城汽车与博世联合开发柴油发动机
长城汽车与博世联合开发柴油发动机
  TCI发动机是长城汽车与博世联合开发的采用电控高压共轨技术并加中冷器的柴油发动机。TCI发动机的关键技术是这套共轨技术系统,发动机由…[详细]
  点评:技术支持,还是联合开发;真实实力,还是适度宣传,联合开发的意义不应该仅限于此。

分析|合资模式为何走向升级

point 1
一是由于中国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和中方股东的高速成长,中方在合资中处于绝对弱势的地位有一定改观,话语权和控制力有所上升。[详细]
point 2
二是合资企业不再是外方简单进行本地化生产的代工厂,而是配合本地研发中心等拥有更加完善的汽车设计、制造、销售及出口职能。[详细]
point 3
三是合资企业股东双方以双方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在现有合作基础上积极面向海外市场拓展、深化合作。[详细]
point 4
四是合资企业已经成为外方全球化辐射战略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成为中方引进、消化、吸收的最佳培养基。[详细]

评论|合资新时代是否真正到来


“市场换技术”是对20多年来车企合资合作的经典概况,但现实来看,目前仍然只是一种愿景。无疑,上汽与通用汽车的此次合作才是真正地“市场换技术”,而非是过去的有名无实。从这个意义讲,这确实是一种技术合作模式的升级。虽然目前中外车企合作模式总体上仍为“市场换技术”,但是已经从其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迈进…[详细]
合资车企一直都认为靠老三样车型就能在中国市场跑马圈地,根本不考虑进行深层次的技术开发。随着1997年上海通用成立,2003年东风日产成立,特别是入世以后,合资车企在国家对国产化率的逼迫下,或出于成本的多重考虑,开始注重研发、生产和采购的本土化,再后来有了价格战和竞争的需要,又开始了加速产品和技术的更新。在中国消费者日益成熟的新的发展阶段,“触核”深化将成为新的技术合作趋势…[详细]
没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纽带,仅凭相互信任,很难想象会有稳定的合作关系。越是坦诚相见,越是敢于在技术上相互授人以渔,对双方都会有莫大的好处。团结才有战斗力,在当前的竞争形势下,曾经再强大的通用汽车自己想单打独斗都不可能,不能与其他车企组成团结的联盟,就会失败于彼此团结的车企战略联盟…[详细]

我们看什么事情,也不能只看表象。上汽此次与通用合作的小排量动力总成技术以及匹配干式双离合变速器项目,并不是通用的前沿研发技术。从根子上来讲,与以往并无本质的区别。第一,外方贡献的仅仅是其成熟的技术环节;其二,中方参与的也仅仅是技术的局部环节;其三,过程和成果分享都是一笔糊涂账,外人很难说清…[详细]
该合作项目上的诸多技术和合同细节,将是上汽集团和新通用双方之间的一个共同的秘密。比如为何研发中心同时在底特律和上海,两个研发基地所开展的项目有何区别?所配比的中外方研发人员力量有何差异?比如该项目研发与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是什么关系?这样的比如还有很多很多。这些东西都没搞清楚,就不用谈中国汽车技术与外企合作模式发生质变,更不用大呼“合资新时代”的产生了…[详细]
新通用汽车在此时向上汽集团开放共享小排量发动机和匹配性干式离合器动力总成的研发技术,是“亡羊补牢”的自救之举。新通用此时主动出击,也就是在用他们的成熟技术,截住上汽的自主研发之路,完全扼杀上海通用甚至上汽集团的小排量发动机的自主研发路径,截胡了在该项目上存在的潜在“利润增长点”…[详细]

展望|后合资时代 我们需要怎样的合资模式

后合资时代的鲜明特征可总结为四点:一是由于中国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和中方股东的高速成长,中方在合资中处于绝对弱势的地位有一定改观,话语权和控制力有所上升。二是合资企业不再是外方简单进行本地化生产的代工厂,而是配合本地研发中心等拥有更加完善的汽车设计、制造、销售及出口职能。三是合资企业股东双方以双方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在现有合作基础上积极面向海外市场拓展、深化合作。四是合资企业已经成为外方全球化辐射战略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成为中方引进、消化、吸收的最佳培养基。
  站在后合资时代的背景下,中国车企与斯巴鲁或其他企业的合资谈判不能丧失几个基本要素:一、合资企业51%的控股权;二、在华零部件企业最起码50%的控股权;三、日后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的可能性;四、合资企业日后向海外出口的可能性;五、中方引进、消化、吸收的可能性;六、合资企业推出自主品牌的可能性…[详细]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合资模式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合资模式
我们真正需要什么样的合资模式?其实需要什么样的合资模式是由行业的演变来促成的。在中国的汽车产业发展初期,“市场换技术”是当时的无奈之举,虽然换是换失败了,但是促成了一批民资自主品牌的自强自救的行动,这些自强自救行动同时也给合资企业的中外合资双方…[详细]
理想的合资模式真的只是理想,所谓合资合作,没有绝对的公平;所谓的互利双赢,也从来都不是二一添作五。那么,谁能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合资模式才是理想的?自私一点来说就是对我方最有利的才是理想的合资模式:控股方、利润主控方、定价权、专利权、渠道权等等,这些都掌握在我们手里才是最理想的…[详细]
汽车技术开发或将从“独角戏”走向“二人转”
技术开发或将从独角戏走向二人转
在深层次的技术合作,除了在技术开发的“独角戏”会变成“二人转”以外,双方也有着更多不同的受益点,推动中国汽车工业的整体提升。对通用等外企来说,中国政府对自主品牌和电动汽车的政策扶持力度空前的,在中国本土合作搞技术开发,也还是有可能搭上自主创新…[详细]
从通用掌控的优势资源来看,未来双方除了技术层面,还将在汽车金融、共同开拓海外市场等方面还有可能而且有必要展开更深层次的合作。近期上汽还极有可能将在通用汽车IPO时参股通用,实现更进一步的融合。在新的合作模式下,中外双方实现了各取所需,实现共赢。这将是理想的合作模式,这也是我们为之期盼的…[详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