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头条

中国车企中,海马是一个独特的样本。抽丝剥茧,海马路径,有借鉴意义。 海马之所以具有代表意义,就是与跨国车企合作过程中保持了独立,完成了从技术、平台、标准、流程、数据库等核心技术的储备,海马模式与家电巨头海尔模式异曲同工…[详细]
海马也是第一家最早以实际行动脱离外资技术控制、实现自主研发而成功的企业。在今年汽车行业产销特别是自主品牌产销锐减的大环境下,海马的成绩令业界吃惊。在大家纷纷讨论合资能不能换来技术、合资自主能否成功、自主品牌是否有前途的今天…[详细]

海马汽车简介

海马汽车
  海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马汽车)位于海口市金盘工业区金盘路12-8号,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000572。注册资金 16.5 亿元,总资产150亿元。主要以汽车产业为投资方向,致力于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目前企业直属员工一万多人,关联企业员工三万多人,累计纳税100多亿元。

焦点图片

1 2
2012款海马骑士
2012款海马骑士上市
海马骑士2012款定位满足公商务以及个人、家庭使用的多种需求…[详细]
海马专访
专访海马销售总经理吴刚
海马福美来三代上市前夕,海马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吴刚接受腾讯汽车采访…[详细]

海马汽车大事记

历程|海马汽车

“第一次创业”1988年,海南汽车制造厂成立;1990年,海南历史上第一辆本地产汽车HMC6470试装成功;1992年,海南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成立(1996年注销);1993年,开始组装销售日本马自达汽车;1996年,企业资不抵债濒临破产。
“第二次创业”1998年,一汽集团兼并海南汽车制造厂成立一汽海南汽车有限公司;2000年,海马集团成立;2001年,国内首款小MPV普力马上市;2002年,福美来上市;2004年,海马集团与一汽集团合资成立一汽海马汽车有限公司。
“第三次创业”2006年,海马集团自主品牌亮相;2006年,第二代福美来上市;2008年,欢动上市;2008年,海马集团建设郑州基地;2008年,海马集团成立海马轿车有限公司;2009年,福美来第50万辆下线;2009年,福仕达、第二代普力马、丘比特上市;2010年,海马王子、福仕达-腾达、骑士、第三代福美来上市。

1997:一汽入主海南汽车制造厂

1997年,通过行政无偿划拨的形式,一汽入主海南马自达,并将其重组为一汽海南汽车有限公司,海汽集团获得了梦寐以求的汽车生产目录。之后,原海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被改组为海南马自达销售有限公司。

2004:一汽海马成立

2004年2月,一汽海马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但福美来轿车收益权归海汽集团所有。2004年12月,一汽增资1000万元,重组了海汽集团旗下的海马销售公司,成立了股比为1∶1的一汽海马销售有限公司。

2006:海马自主品牌正式亮相

2005年2月,海汽集团将其持有的50%一汽海马销售公司的股份转让给金盘股份(现G金盘)。至此,纷繁复杂的海汽资本变动告一段落。不难看到,一汽与海汽集团之间的博弈自1997年以来就没停过。
翻开中国汽车发展的历史,海马诞生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一是中国汽车产业“市场换技术”与跨国车企合作,二是海南建省,急需发展工业;“十万人才下海南”。景柱认为,海马与马自达的合作,最大收获是在学习的同时保持自主…[详细]

正式终结与马自达的婚姻

   海马汽车正式宣布“决裂”马自达汽车,在多年联姻后,海马汽车最终还是选择摆脱马自达,走上自主发展的道路。今后所有一汽海马的自主新车型,都将弃用马自达标识,改挂“海马”标记…[详细]

合作中争得多项核心权利

  海马的自主梦想,从其早期与马自达签署的技术合作协议中就可看出端倪。与其它技术引进项目不同,海马争得了普利马和福美来的品牌决定权、国产化认证权、采购权和整车销售权,还没有支付昂贵的入门费和技术转让费…[详细]

从未放弃自主之路

  2001开始,海马在与马自达的合作中坚持自主的方针。2003年确定“两条腿走路”方针,一方面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与马自达品牌、技术的合作;另一方面海马还是要坚持走自主之路…[详细]

车型断档让自主意识觉醒

  2003年,海马突然遭遇了没有新车的窘境。同时也是那两年间,中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品牌意识开始复苏,这让海马意识到创立自主品牌的可能性,景柱也许也不愿意在2003年中国汽车市场爆发中反而失去单飞的机会…[详细]

福美来成中国车市“新三样”

2002年,海马引入的福美来在海马的新工厂下线,市场表现良好,和后来上市的凯越和伊兰特在当时被称作中国车市的“新三样”。这两款产品的热销使得海马自然成了国内主流汽车生产厂商。至此,海马进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2003年产销量突破5.5万辆。

形成两岸三地战略布局

目前而言,海马已形成了海口、郑州、上海两岸三地的战略布局,拥有两个整车生产基地和一个研发中心。海马的规划是在未来的3-5年里,海口基地要奔着产销30万辆的目标迈进,要形成30万辆整车,30万台发动机和50家配套企业的整体规划。

独特的“垂直换代”路线

吴刚为海马设计了一条独特的路线,既不同于长城、奇瑞的多品牌化,亦不同于吉利的海外收购,创立国际化子品牌,而是垂直换代,随着一代一代产品的提高实现上行高端。不久前,2012款海马骑士正式上市,成为海马第一款冲上10万元的车型。
“海马已经可以做出香喷喷的饭菜了”
在与马自达合资的15年时间里,海马已经将马自达所带来的技术完全掌握。可以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比如15年前,马自达带着锅碗瓢盆柴米油盐来与海马一起做饭,海马在当时的工作就是劈柴生火,而其它工作都由马自达来做,而15年后,马自达留下所有的一切净身离去,而海马此时已经可以熟练地做出香喷喷的饭菜了…[详细]
海马的“第三条路”
海马和马自达的技术上的合作,虽然没有正式的婚姻约束,二者也保持了十几年的亲密关系,用马自达的品牌开拓了中国市场。海马将其多年来的自主品牌发展称之为“第三条路”,即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际汽车厂商的关键技术和生产制造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高起点学习型自主品牌发展的新模式,形成了独特的自主品牌发展观…[详细]

结语

海马是中国汽车十年发展史上一个独特的样本。偏安一隅,车型不多,虽经历了三起三落,却始终沿袭着务实专一的风格。更重要的是,海马的发展之路给中国汽车自主品牌提供了一条宝贵的经验:如何在开放中用市场换到技术。无论在被一汽收编的过程中,还是在与马自达合作的日子里,海马都始终尽可能地为自己争取到技术和权利,始终未放弃做自主品牌的理想。虽然至今,海马汽车还是中国汽车棋盘上的一个小棋子,但这枚棋子的行走轨迹却可以留给自主品牌很多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