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早的合资到现在,中国汽车工业在起伏中走过了三十年。不管是国家政策的引导和限制,还是入世带来的市场井喷,都推动着汽车工业不断成长。这个三十年,就如同一部写满故事的史书。腾讯汽车特邀六位汽车媒体人,用个性的视角为大家解读中国汽车三十年。

激荡三十年 新锐媒体纵论中国汽车发展之路

从最早的合资到现在,中国汽车工业在起伏中走过了三十年。不管是国家政策的引导和限制...[详细]

陈喆:合资企业教会自主品牌如何制造好车

抛开最早合资但是并未成功的企业不说,上海大众是很有代表性的合资企业。在上海大众刚进入...[详细]

魏学珍:消费结构变化为更理性和更个性

中国的合资企业发展我觉得有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最初的合资企业,比如北京吉普,上海大众和广州标致,它们给从零开始...[详细]

  • 新锐记者团座谈现场
  • 新锐记者团座谈现场
  • 新锐记者团成员合影

    由左至右:《华西都市报》汽车事业部第三工作室主任张玮、《中国经济时报》汽车版主编陈喆、《华夏时报》汽车记者高薇、《京华时报》汽车记者江云花 ...[详细]

  • 新锐记者团座谈现场

    从中国当时创立合资企业的历史条件来看,不能简单的理解合资企业打压了自主企业。当时中国没有技术,没有资金,没有人才,没有市场...[详细]

  • 1
  • 2
精彩语录
  •   "自主品牌的发展离不开合资企业在国产化领域打下的基础,但是自主品牌应该怎么去应对合资企业更激烈的竞争,应该自己去总结思考。"

    杨小林

    杨小林
    《经济观察报》
    汽车记者

  •   "合资企业的引入给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带来了显著的变化,尤其是让自主品牌学习了制造好车的流程,这是合资企业对中国汽车业的一个贡献。"

    陈喆

    陈喆
    《中国经济时报》
    汽车版主编

  •   "合资对于市场换技术来说,也并不是完全失败的,是成功的。因为合资企业在国产化以及生产管理方面都给自主品牌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引导。"

    江云花

    江云花
    《京华时报》
    汽车记者

上海大众推产品高端化 重订“反击战”法则
中国汽车市场与宏观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中国经济持续下行的境况下,中国汽车市场也进入了“低迷期”。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2012年前7个月乘用车市场的销量为…[详细]

陈喆:合资企业引入为自主品牌树立良好榜样

陈喆
  抛开最早合资但是并未成功的企业不说,上海大众是很有代表性的合资企业。在上海大众刚进入中国的时候,中国对于怎么做好一部车是没有概念的。但合资企业的引入给中国…[详细]

杨小林:合资在国产化领域为自主打下基础

杨小林
  从中国当时创立合资企业的历史条件来看,不能简单的理解合资企业打压了自主企业。当时中国没有技术,没有资金,没有人才,没有市场,软硬件都没有,这不是一个工业化…[详细]

江云花:合资企业逐渐从摩擦走向了共赢

汪云花
  刚开始的合资企业,在外方和中方之间存在很多的摩擦,包括文化差异和民族情绪等。但从2001年开始,合资企业逐渐从摩擦走向了共赢,因为国家提出了“鼓励轿车进入家庭”的概念…[详细]

高薇:合资是中国历史现状产物

高薇
  合资对中国当时来说也是不得已的,因为中国的制造业非常差,而合资确实给中国汽车工业带来很多贡献。绝大多数对合资企业不满的原因,是因为外资占了50%的股比…[详细]
最新环保目录解读 捷达NF/奥迪A7 2.5将推
下半年,相关进口新车开始陆续集中于改版车型上,此次最新的八月第一批环保目录中现身了英菲尼迪JX35、新版雷克萨斯LS460L、奥迪A7 2.5FSI等关注度较高的车型,而国产车型中只有捷达…[详细]

陈喆:两厢车逐渐被接受 旅行车或是未来趋势

陈喆
  产品的变化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两厢车逐渐被中国所接受,说明中国消费习惯的成熟,我想旅行车也会是未来的趋势;第二,豪华车和SUV的热潮代表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水平…[详细]

魏学珍:汽车产品及需求已逐步多样化

魏学珍
  汽车产品刚开始只有“老三样”,就是桑塔纳,捷达和富康。到2005年,出现了“新三样”,是伊兰特,凯越和福美来。而现在已经没有人谈新老三样,因为出现了…[详细]

江云花:未来汽车产品将更个性化及高定制化

江云花
  在我刚进入汽车行业的时候,非常喜欢奇瑞QQ以及上海大众的POLO,但是随着市场的发展,我已经不会对某一种产品非常的关注,因为汽车产品如今已经非常丰富…[详细]

张玮:汽车产品将保持“两条腿”走路

张玮
  产品的多元化本身反映了我们经济发展的水平,说明了中国消费需求的增多。产品的变化有两个特点,第一个是小型化的发展,第二个是豪华车的发展。这种发展是两极化…[详细]
上半年车市大事记:“微增长”时代进化史
2012年上半年车市步入“微增长”,很多企业都在苦寻增长突破口,低迷中也不乏精彩表现。中国车市正处在一次重要的转折时期,其间有彷徨,有困惑,有忧虑,但并未失去信心…[详细]

张玮:市场发展需更深入但不能到极致

张玮
  我觉得市场一直都存在。早期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不允许汽车工业发展,现在要发展经济,必须有消费,这也是国家将民众的钱反复再吸收,回到国家国库的一个办法。经济的发展…[详细]

陈喆:市场三十年从不入流跃居全球第一

陈喆
  市场三十年,我有四个观点。第一,中国在这三十年中,从一个不入流的市场变成了世界第一大市场;第二,汽车消费从一二线市场向三四线市场转变,市场范围扩大…[详细]

高薇:汽车市场爆发式增长 走向工业化

高薇
  中国市场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市场,因为太多样化了。我们可以看到在汽车市场上,随着八十年代合资潮的涌现,私人购买轿车出现了松动,而1994年,轿车真正走向普通家庭…[详细]

魏学珍:限购后车企下放渠道重视二三线

魏学珍
  市场来说,限购以前,北京是全国车市的领头羊,那时亚市还号称中国车市的风向标,现在很多企业都开始下放渠道,更加重视开发二三线甚至是四五线市场的发展…[详细]
广州汽车限购 挑战传统汽车产品的消费结构
与前几大城市的限购不同,广州市限购政策更触动汽车业神经。因为没有一个城市的限购政策,制订得如此详细;没有一个城市的限购政策,对于当地汽车业的保护显得如此隐晦。这个有着发达…[详细]

陈喆:消费理性化 消费习惯日趋成熟

陈喆
  三十年里,消费理念是最大的变化,让汽车从奢侈品变成走入家庭的代步工具。此外,消费观念更加的理性,消费者从盲目追求大排量到追求节能环保。同时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日趋…[详细]

魏学珍:消费结构更理性更个性

魏学珍
  中国这三十年的消费结构变化可以总结为两个特点:更理性和更个性…[详细]

杨小林:消费结构从公务车消费转向私人消费

杨小林
  中国合资的目的在于提升汽车的技术能力,但更实际的目标是通过国产抑制进口。所以,这三十年里,消费结构最大的变化我认为是公务车消费到私人汽车消费的转变…[详细]

高薇:消费趋势主流还将是加长及宽大

高薇
  我觉得中国的汽车消费还是在追求大,宽敞,这一点跟美国市场消费者的要求一样的。虽然很多企业说未来的消费形式是小型化和环保化…[详细]

微博热议

消息加载中,请稍候

新锐记者团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