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它们在中国都走过了第十个年头;2012年,它们在中国市场低增长的环境中脱颖而出,都实现了超市场平均水平的增速;2012年,无论是北京现代还是长安福特,又或是东风悦达起亚,它们在中国的合资之路都迈向了新的征程。
  • "我们这十年发展到了在中国市场第四、第五的位置,我们跟好多竞争公司一起打下中国汽车市场的天下,中国汽车市场上也有很多优秀的企业,通用、大众、日产,这些都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公司。"...[详细]
  • "其实在中国的车企我们有许多值得借鉴的一些经验,因为中国整个汽车的行业,它非常充满了活力,而且非常的激动人心我们给中国消费者的承诺就是到了2015年我们可以推出15款新产品。"...[详细]
  • "据各位所知东风悦达起亚也是一个合资企业,尤其是东风汽车在中国老大,我们通过跟东风合资,双方交流信息,保持非常友好的关系。如果让我选择学习或者欣赏的就是东风日产。"...[详细]
  • 白孝钦:本土品牌应加强细致的质量管理

    "现在本土品牌比较细致的质量管理方面要加大力量,他们现在的发展速度非常惊人,像这样一个阶段,应该同时去管理这样细致的质量,只要它的质量管理水平上升到大多数消费者都能认同的一个水平,我相信本土品牌的前景也应该是非常广阔的。"...[详细]
  • 马瑞麟:必须重视本地研发能力

    "我们非常重视本地的研发能力,有机会我们希望合资品牌能够有自己的自主品牌。特别是在中国的某些区域,我们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还有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可能在中国的西部和东部,在消费者的身上有一定的差别对用车的需求。"...[详细]
  • 苏南永:"品质、设计、价格"是成功的关键原因

    "首先一个企业必须保证品质和外观和价格,才能被选购。这几年起亚全球销量快速增长,来自于好品质,还有好的外观设计,还有合理的价位。尤其是我们几年前世界三大设计之一的设计师加盟起亚以后起亚外观设计方面突飞猛进,他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年轻、活力、动感的外观设计。"...[详细]

合资品牌汽车网友调查

您最看好哪个合资品牌?
你如何看待合资自主品牌?
  • "今年北京现代业绩将达到85万左右,我们年初设定的计划是79万,比计划增加了一些.明年我们的目标大概是100万左右。中国市场的总量,我们觉得今年不到1300万,明年的上升幅度不是很大,我估计也有1400万以内。"...[详细]
  • "2012年4月跟2011年4月同比我们的增幅达到了28%,这种增幅一直在持续,截至10月份汽车行业的增幅是6.9%,而长安福特同期增幅将近23%。随着全新嘉年华翼搏、翼虎上市,我们坚信到2013年我们有更美好的明天。"...[详细]
  • "今年的车市没有年初预测那么理想,年初专家预测今年的需求量达到1290万辆左右,但是今年恐怕达到不了这么高的水平。专家预测明年需求1400万辆,较今年增幅8%左右。所以我们为了8%的增幅做我们的计划。"...[详细]
  • 白孝钦:新十年我们要走品牌驱动的道路

    “我们过去十年是北京现代的初期发展阶段,应该说是速度驱动的阶段,中间我们又走了品质驱动的阶段,下一步新的十年我们应该是按照品牌驱动的方向往下发展。我们一贯的做法还是围绕着我们自己的产品力和品牌力来打开我们下一步在中国的市场,这就是我们面临这新的十年我们的一种做法。”...[详细]
  • 马瑞麟:希望合资公司有自己的品牌产品

    “我们也在考虑我们的产品策略,我们要把更多更好的产品尽快带到中国市场。同时我们也非常重视本地的研发能力,有机会我们希望合资品牌能够有自己的自主品牌。我们也在仔细调研,作为合资公司的话,怎么样更好地推出自己的自主品牌。”...[详细]
  • 苏南永:2014年有机会更上一层楼

    “今年我们定目标是46万台,明年计划正在梳理当中,前提我简单说一下,我们目前一工厂、二工厂最大产能为53万台左右,这是最大的产能。我们今年破土动工了三工厂建设,建完了可以投产,三工厂投产以后起亚拥有74万台到100万台的规模产能。2014年有机会更上一层楼。”...[详细]

合资模式30年

  在与国外汽车制造技术的巨大落差下,合资道路的选择对30年前的中国汽车业而言,成了一种无奈的退让。
  然而三十年后,合资模式已经在国有车企与自主车企间畅通无阻,但本土汽车的研发实力仍与国际知名车企存在较大差距。“这么多年,我们连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车企品牌都没有。”何光远的哀叹,仿佛是在对合资政策进行追问:三十年来,它给中国汽车业带来了什么...[详细]

在中国市场,韩系车曾经是十分弱势的品牌,但北京现代将“现代速度”一直延续了下来,这足以让我们深思。今日邀请到的三位老总,不管是韩系还是美系,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产品的重要性。国内许多企业在谈到发展瓶颈时,总会把症结归结于品牌。但事实上,品牌力是从每一款产品,每一辆汽车中积累下来的。本土品牌和合资品牌的产品差距,还需企业细细丈量。
  • 策划:刘林源 刘彬彬
  • 制作:罗林丹 毕然
  • 视觉:郝萌
  • 技术:蒋继超 刘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