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车企为何集体“跑步奔三包”?

2013年第14

导语

历时8年酝酿的汽车“三包”规定将在10月1日出台,然而,对于最后这一个月时间,汽车厂商们似乎已经等不及了。9月伊始,多家厂商纷纷宣布将提前对所售车型实施“三包”,其中不少厂家实施的标准甚至高于即将出台的三包规定。

截至目前,国内已有12家汽车企业的16个品牌先后宣布提前实施“三包”。一时间,提前“三包”似乎成为国内车企的标配,没有提前实施“三包”的企业,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异类”。这让人们不仅产生疑问,以往对于汽车三包,汽车企业似乎态度始终不够积极,为何此次车企突然集体“变脸”呢?

心有灵犀,众多车企提前实施“三包”规定

提前1个月,车企集体“跑步奔三包”,多家车企标准高于国家规定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即汽车“三包”规定),汽车“三包”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然而,从不久前的成都车展开始,国内汽车企业纷纷宣布,将提前对各自旗下销售的车型实施“三包”。
8月31日,广汽传祺、北京奔驰、比亚迪分别在成都车展上宣布提前实施“三包”。9月1日,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上海通用、东南汽车宣布提前实施“三包”。9月2日,上汽乘用车和大众品牌也加入提前“三包”的行列。(部分车企及品牌提前“三包”信息如下:大众 上海通用 东风雪铁龙 上汽乘用车 比亚迪)更多内容请参见下表。
截至目前,国内已有16个汽车品牌提前实施“三包”。
实际上,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有车企宣布提前“三包”。去年3月,北京汽车宣布对旗下E系列车型实施“三包”,其后扩展到旗下全系车型。长安马自达则从今年7月开始对旗下全系产品实施“三包”。据笔者统计,截至目前,国内已有累计16个汽车品牌先后宣布提前实施“三包”。而且,其中多数车企所实施的标准,都比国家规定中的标准更高。一时间,提前“三包”似乎成为国内车企的标配,没有提前实施“三包”的企业,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异类”。

车企提前“三包”固然有宣传因素,但绝不止于此

提前实施“三包”既能提升品牌形象,又可缓解消费者持币待购局面

距“三包”正式实施仅有不足一个月,为何车企纷纷选择此时提前“三包”呢?应该说,对车企而言,选择提前“三包”可算是一件一举三得的事。
首先,在激烈的车市竞争面前,如何吸引消费者眼球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宣布提前“三包”无疑可以为车企赢得更多关注。这也是为什么在车企关于提前实施“三包”的宣传中,通常为自己加上“首家车企”“首家自主品牌车企”“首个豪华品牌”等字样。
其次,产品质量已成为消费者在选购车辆时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对消费者而言,很难对车辆的可靠性等因素进行直观感受。因此,对企业而言,宣布提前实施“三包”,是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向消费者宣告旗下产品的可靠性,从而提升品牌形象。
最后,由于国家层面的汽车“三包”将于10月实施,很多消费者担心在此之前所购车辆将不享受“三包”待遇,“持币待购”的情况并不在少数。这也成为足以影响今年车市“金九”销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由厂家额外提供的“三包”服务,就成为打消消费者顾虑的一种手段[详细]

“三包”实施条件的成熟,是车企“跑步前进”的更深层次原因

从2004年质检总局第一次就“三包”法规征集意见起,其出台过程历时8年,其中汽车企业对“三包”的态度始终并不积极,也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从这个角度而言,仅凭“宣传手段”原因,恐怕还不能充分揭示企业此番积极响应“三包”规定的态度转变。“三包”实施大环境的逐步完善与成熟,才是车企对三包态度转变的更深层次原因。
首先,2004年时,受当时国内经济总体形势影响,汽车市场表现低迷,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生的汽车工业,需要国家大力鼓励扶持。因此,在当时的背景下,政策导向难免向汽车制造商偏移,规范、约束汽车制造商、经销商和相关利益团体行为的汽车“三包”规定才会最终不了了之。然而经过7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产销国,产业发展已完成了量的突破,进入由量向质的转变阶段。在这种背景下,汽车“三包”规定的出台无疑能够加快这一转变的进行。因此,政策由汽车制造商导向转向消费者导向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在这种博弈中,后者处于有利地位。
其次,与8年前相比,汽车“三包”规定具备了坚实的实施基础。经过多年发展,国内汽车设计、制造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产品品质和可靠性与2004年时已不可同日而语。特别是自主品牌企业近年来的进步有目共睹,这种转变使得汽车“三包”规定的出台,非但不会对自主品牌企业造成严重打击,反而能够促使其向更高目标迈进。这也是为什么此次众多车企宣布的“三包”质保期,都高于国家规定的一个重要原因。
围绕汽车质量的纠纷不断增加,使“三包”规定出台成为一种必然。
最后,出台汽车“三包”规定是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在我国汽车市场即将迈上2000万辆台阶之际,由汽车故障导致的消费者、经销商、厂家之间的纠纷日益增多。如果没有汽车“三包”规定对厂家与经销商行为进行规范,保护消费者权益不受侵害,有可能会让产业在低水平发展,严重阻碍国内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提前“三包”的一小步,或将成就完善消费环境的一大步

车企集体实施“三包”,不仅有助于提前发现法规漏洞,更加深了消费者对规定的理解

从“三包”规定公布以来,业内始终不乏分析人士,对其中可能出现的漏洞进行盘点。从这个角度而言,此轮由车企集体发起的提前“三包”,或将在规定的进一步完善上产生推动作用。
一方面,和之前个别企业提前实施“三包”的单一行为不同,此轮提前“三包”的车企,其销量已占到国内乘用车销量的半数以上。在这样大的样本量下,更容易在实际操作中暴露规定中存在的问题。相比此前业内人士更多基于理论层面的分析,实际执行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无疑更能促进法规的完善,而一个月的提前量,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三包”规定提供了一定的缓冲期。
另一方面,车企的集体造势,以及由此带来的一轮“三包”规定正式实施前的广泛预热,将进一步提升消费者对“三包”规定的了解,从而为推动更加健康有序的汽车消费环境带来更多积极作用。
在一些人看来,车企提前实施“三包”,是一种作秀,因此并无实际意义。其实,这话只说对了一半。车企的行为固然带有处于品牌宣传方面的考虑,但从客观上说,由众多车企共同营造出的为期一个月的“‘三包’试用期”,或将对推动法规进一步完善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关调查

你觉的本期策划如何?

  • 0
    很好
  • 0
    一般
  • 0
    不好

网友评论

栏目介绍

车视点

《车视点》针对行业重大事件及热点话题,力图以深刻独到的视点透析事件全貌。

版权声明:腾讯汽车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出品:腾讯汽车评论组
邮箱:dollarjiang@tencent.com
栏目负责人:蒋东镭

扫描二维码,用微信关注车视点

车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