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公车改革是自主品牌的灾难么

2013年第22

导语

11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其中明确提出“改革公务用车实物配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至此,已陆续进行了近20年的公车改革,终于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然而,伴随着公车改革真正开始破冰,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的多个文件让人们看到公车采购向自主品牌倾斜的希望,自主品牌企业也纷纷应势而动,针对公车市场积极推出车型,并期望公车采购对提升自主品牌形象产生积极示范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公车用车的取消,似乎是自主品牌的一场“灾难”。事实真的如此么?

在近20年的公车改革过程中,对自主品牌的扶持始终未落到实处

产业规划中的50%比例规定,多年来只是一纸空文

从199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发《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算起,“公车改革”已近20年。然而,对自主品牌的扶持始终未能落到实处。
2009年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各级政府和公共机构配备更新公务用车,自主品牌汽车所占比例不得低于50%”。然而,统计显示,即使在规划出台两年后的2011年,政府一般公务车中自主品牌的比例仅为20%。

公车采购目录中全自主品牌的设想令人振奋,却最终没有出台

2011年11月,《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规定了一般公务用车发动机排量不能超过1.8L、价格不能超过18万元(即通常所说的“双18”规定)。2012年2月出台的《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目录》)中,412款车型全部为自主品牌。今年以来更有消息称一般公务车标准将进一步下调至“双16”,这让人们再一次看到公车采购向自主品牌倾斜的希望。不过,《目录》始终未能正式出台,“双16”只是传说,公车采购对自主品牌的倾斜也迟迟未能到来。
近20年的公车改革过程中,对自主品牌的扶持始终未落到实处。

即使未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公车采购对自主的支持也将十分有限

自主品牌近年来推出多款车型直指公车采购,《条例》的出台被解读为一记重创

尽管公车采购对自主品牌的扶持迟迟没有落到实处,但大趋势却让自主品牌企业看到希望。因此,近年来,国内自主品牌企业纷纷推出了针对公车采购的车型。除了一汽红旗H7、荣威950主攻省部级领导公务用车外,广汽传祺、长安睿骋等车型均直指一般公务用车。今年两会期间,诸如“广州市长坐传祺”之类的新闻也见诸报端,为公车采购自主品牌造势。在这种情况下,《条例》取消一般公务车的规定,被外界解读为对自主品牌的一记重创。
近年来,自主品牌纷纷向公车采购领域发起冲击,希望实现更大突破。

在目前的情况下,即使公车采购自主品牌成为现实,也难有太大市场拉动作用

如果没有《条例》,公车采购真的能对自主品牌产生巨大拉动作用么?笔者看来,并非如此。一方面,公务用车向自主品牌的倾斜,会遇到来自包括地方政府、跨国车企甚至国际舆论等在内的多重阻力。对跨国车企而言,如果公车采购全面转向自主,显然会对目前以合资品牌占绝对优势的地位造成冲击。因此,政策本身就将遭遇到巨大的推行阻力,这从《目录》征求意见稿公布两年始终未出台可见一斑。另一方面,出于对“面子”的考虑,公车采购自主品牌在执行过程中,也可能遭遇到政府的“消极抵抗”而面临“有令不行”的尴尬局面。诸如进口车换标冒充国产车的例子,在一些地方政府的公车采购中并不鲜见。
其次,尽管一般公务车总量庞大,但考虑到淘汰周期等条件,对自主品牌销量的拉动作用远非想象中的大。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曾对媒体称,初步统计全国的公车至少在200万辆以上,而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一般公务用车。从数字上看,如果200万辆全部替换为自主品牌,着实不是一个小数目。然而,即使要求公务用车采购自主品牌,现有车辆也有淘汰更新的过程,销量不会一下释放。
最后,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自主品牌公车采购对私人市场的示范作用可能很难发挥。笔者并不否认公务车对于品牌形象的示范作用,毕竟奥迪在中国的顺风顺水就得益于其长期以来的“官车”标签。不过,在笔者看来,发挥公务车品牌示范作用是有“门槛”的,这种门槛就是消费者对这个品牌具备一定程度的认可。如果消费者本身对品牌的认可度过低,即使强行为其贴上公车的标签,也可能只会让人认为是经过改装的“特供版”车型罢了,又如何谈得上拉动品牌,甚至助力品牌开拓私人消费市场?实际上,看一下目前以红旗为代表的众多主打公务用车的品牌轿车在私人领域的表现,便不难得出结论。

取消一般公务车,其实某种意义上对自主品牌反而是件好事

对于车企而言,最终仍需要面对广阔的私人消费市场,面对苛刻、挑剔的消费者,而非在政策的保护伞、和政府的补贴下生活。从这个角度上说,取消一般公务车,消除部分车企对公车采购示范作用的“幻想”,其实是件好事。
近20年的公车改革过程中,自主品牌的字眼并不少见,但公车采购的春风却几乎从未吹向自主品牌。从目前公务车的结构上看,取消一般公务车的规定,其实对合资品牌的影响更大。因此,对自主车企而言,与其抱怨政策的再次“爽约”,不如忘掉那些本不存在的销量拉动和品牌形象提升机遇,在市场和消费者面前实现真正提升。

相关调查

你觉的本期策划如何?

  • 0
    很好
  • 0
    一般
  • 0
    不好

本期撰稿

栏目介绍

车视点

《车视点》针对行业重大事件及热点话题,力图以深刻独到的视点透析事件全貌。

版权声明:腾讯汽车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出品:腾讯汽车评论组
邮箱:dollarjiang@tencent.com
栏目负责人:蒋东镭

扫描二维码,用微信关注车视点

车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