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董明珠也干不了造车这件事?

评论分析 秋凤空间王秋凤2018-08-04 08:52
0

“从投资、到管理,再到技术,似乎处处没有踩对点儿,彪悍如董小姐进入新能源汽车这个“深水池”尚且如此狼狈,我们在祝愿之外,不妨好好研究这个“样本”,毕竟银隆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王秋凤

在发布半年财报之前,格力电器不出意外的甩了银隆这个“锅”。

8月2日格力电器发表官方声明,强调爆出系列问题的银隆与格力没有股权关系,是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个人投资行为。

事实上,自从格力电器小股东投票拒绝收购银隆的动议开始,到此后董明珠拒绝给小股东分红,这事儿就变得有点两边“杠”上开花、各自幸灾乐祸。

抛开这些江湖恩怨不谈,对于汽车行业内持“造车很复杂”论的老司机们来说,银隆的这场风波,更大的意义还在于提供了一个样本。

在过去几年各路资本纷纷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之后,大家普遍关心的话题已经从“他们怎么想的”,变成“他们什么时候消失”。如果说过热投资之后的大面积“死亡”是必经之路,那么每一个曾被看作“明星”的新玩家消失,都具有典型的样本意义。

失去“群众”的路线

其实对于这种被拉出来“当典型”的事儿,银隆方面应该已经相当习惯了。

从2016年董明珠拉着王健林、刘强东等朋友圈一起入股银隆,当上“二当家”以来,银隆的曝光率直线上升,堪称品牌推广典型案例。

一个最简单的体现就是,世人皆知董小姐是银隆第二大股东,有几个人知道大股东是广东银通?

格力方面站出来划清界限也不是没有道理,连续两任总裁被替换,现任总裁赖信华是来自格力的“老人儿”,事实上目前银隆内部的格力系高管已经越来越多,此前还有爆料称怀疑格力向银隆输送利益,“格力银隆”在百度上都已经快成正式公司名称了。

尽管有如此强力的“背书”,可惜的是银隆的问题来得太快,今年初,珠海银隆被爆拖欠供应商货款逾10亿元,供应商“珠海思齐”将银隆告上法庭。7月18日,江苏高院宣布对南京银隆的商用车不动产查封,期限3年。没想到4天之后就解封,据称双方“和解”。

6月初,银隆终止“上市辅导”,等于说“暂时别想上市的事儿了”。几乎同时,银隆宣布裁员44%,达8000人,此前因为欠薪出走的人员已经络绎不绝。

就在不到一年前,董明珠还宣布银隆在全国部署11个新能源产业园区,同时开工8个,投资800亿,动作“猛”得让人看不懂,要知道2016年王健林掏出5个“小目标”支持银隆时,董的感激涕零溢于言表,短短1年多就突然不差钱了?

银隆方面一定不同意这说法,更贴切的讲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裁员、欠费、大多数产业园停工,哪个看着像有钱人办的事儿?

更可怕的是群众对董的“地主”资质强烈质疑,甚至可以说,这不是订单问题,而是妥妥的群众路线问题。

十几年来,我们看惯了秋水凝眸,也看惯了上市公司和国企大股东撕咬的一嘴毛。格力创始人朱江洪就率领格力电器战胜了格力集团,按董的说法,抵御了当年卖掉公司的图谋。

中小股东此后一直站队董明珠,不是因为她的人设和出的几本书,而是格力每年的高分红,格力被称为“现金奶牛”。到了2015年,“奶牛”得了“乳腺炎”——业绩滑坡、分红缩水。

从那时起,董想转型跨行业跑步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小股东则想治好“乳腺炎”继续喝奶,双方分歧公开化。董说,5年不分红,能耐我何?2017年果然没有分红方案出台。

现在面对危机,一般人想到的都是银隆要凉凉,问题是,董明珠是一般人吗?

小水洼or大深坑?

7月30日,董明珠还在公开场合提及银隆,表示目前遇到的问题没有外界所说的那么严重,并再一次强调了她对银隆的信心。

也许在“非一般人”的董明珠看来,目前的困境,只是进入新能源汽车的前进路程中的小水洼,连个坑都算不上。

此前曾有评论认为董明珠销售出身,不懂新能源汽车这种高深复杂的技术,由此质疑其投资的正确性。

但董明珠本人也曾表示,恰恰是将银隆的技术作为投资的理由,她表示不会收缩投资,“我对(银隆的)前景充满信心,因为首先它的蓄能技术就在那里。”她也是这么做的,去年增持银隆11次,妥妥的真爱。

银隆的蓄能技术和微宏一样,是钛酸锂。最近两年,只有能量密度比较高的三元锂电池风头最盛,钛酸锂和比亚迪主打的磷酸铁锂都不再“热门”。尤其在国内补贴政策之下,乘用车领域正举着消费升级的大旗,对着三元锂电池“哐哐地”猛投资。

典型的例子就是刚刚成为独角兽的宁德时代,而将宁德时代送上青云的“好风”,正是宝马对三元电池的如饥似渴。

锂电池界的“厚此薄彼”其实也无可厚非,原因很简单,钛酸锂浑身是优点,充电快、电池损耗小、耐寒能力强、价格相对便宜,但缺点就一条:能量密度低。

要续航只能多堆电池,可电池堆多了,价钱和体积就都上去了。比如银隆的电动商用车,续航里程仍在100公里以下,一般只有50、60公里。

这里程能干啥?只有公交车,到达终点站以后,司机师傅喝口水、去个洗手间,再休息几分钟,加上在站内也要排队等待,短短十几分钟里,站台上的功率近两百千瓦的充电器,把公交车的动力电池充满再次上路。

这次真不是销售的“锅”

问题是,钛酸锂电池在公交领域看起来逻辑完美的应用场景背后,是根本没法满足目前销量最大的乘用车使用需求,资本不再追捧也就顺理成章。

从生产企业的角度来说,公交车需求迭代又太慢,而且一般来说,各地方政府往往要求公交公司尽量采购本地产品,美好的设想与现实的冲突,让银隆的销售开始遇到问题。

作为“销售女王”出身的董明珠显然觉得销售还是个事儿吗?招人员、定KPI、撒大网这类“三板斧”并不难,但问题真的出在销售环节吗?

别忘了市场竞争充分的白电行业和目前仍是政策主导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完全不同,把问题归结于销售,等于是选错了解决问题的方向。

今年2月中旬,相关部委发布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与2017年补贴标准相比,变化之一就是将对纯电动车补贴的起步门槛从100km的续航要求提升为150km。续航在300km以下的纯电动汽车所能够获得的补贴金额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如果续航里程超过了300km,补贴金额还有所增加。

政策导向长续航、高能量密度的电动汽车已经非常明显,同时整体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仍然不断退坡,到2020年全面取消。

银隆产品的续航不足问题在新政下基本上等于“凉了”,快速充电这事儿可没有成为补贴标准之一,更何况跟眼下热炒的换电模式相比,再快的快充还是显得那么慢。

这就成了一步慢、步步慢,董明珠也好,格力系高管也好,擅长的是融资、销售、管理,但在新能源汽车这个领域,技术是个硬杠杠,技术不先进不行、不符合政策导向不行、没赶对市场风口不行。

要不咋说汽车行业才是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家电行业可从来没有这个定义。

从补贴政策的变化看,几乎是“唯能量密度论英雄”的架势,虽然我们都知道汽油的能量密度比起电池高10倍都不止,眼下主流的锂电池路线,无论怎么在正负极材料上修修补补、挑挑拣拣,也很难达到汽油的程度。

但是捏着鼻子也得认,三元锂电池算是“矬子”里拔出的“大个”,大个儿尚且如此,作为“矬子”的钛酸锂显然已经偏离动力电池行业的主流思路。偏离了主流,董明珠期望的摩尔定律就很难发生,技术像蠕虫一样发展,内驱力不足,这事儿真不是靠钱能搞定的。

从投资、到管理,再到技术,似乎处处没有踩对点儿,彪悍如董小姐进入新能源汽车这个“深水池”尚且如此狼狈,我们在祝愿之外,不妨好好研究这个“样本”,毕竟银隆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微信扫一扫,爱车轻松购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下载【购车通APP】;
    看车选车找优惠,金牌顾问帮买车。
    [责任编辑:elfliu]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