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评论 | 奥迪白血病是“冷饭” 车内空气质量却难以忽视

当一个让中国老百姓闻之丧胆的致死疾病,与一个在国内拥有几十万车主和豪华车知名度的品牌同时成为新闻标题里的元素,一篇“10万+”就这样诞生了。

“严格来说,近期的奥迪白血病事件其实是冷饭。”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宋广生在首届汽车工程师大会上透露,早在2003年,他所在的检验中心就曾为一位车主了进行车内空气检测,以作为法院起诉的依据。

尽管那次的实验结果并没能证明车内使用材料与车主罹患疾病之间的联系,但由车主自发的行为,却引起了行业内的关注。随后2012年,我国出台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T 27630-2011),这是国内首个车内空气质量标准。2013年的央视315节目也曝光一汽大众在奥迪车里使用了非环保有毒材料。

评论 | 奥迪白血病是“冷饭” 车内空气质量却难以忽视

如今十几年过去,类似的新闻还在涌现,当热点炒成了冷饭问题却还在,便不得不发人深思。

随着消费水平的增高,中国消费者的认知和要求也在提高,奥迪车主的社会地位和知识水平都足以代表中国新中产阶级的画像,在车内空气敏感度上,中国的消费者属于前列。车企若始终对车内空气质量问题置若罔闻,加深怨怼和投诉是迟早的事。反之,车企借着车内空气质量的角度做到极致,正中国内消费者的痛点,得以进一步抢占市场。

对于中国汽车消费者的特点,海归后先后担任奇瑞、长安和北汽研究院院长的曹渡应是最有发言权。他表示,通用车型在进口前都需要经过泛亚团队的重新设计,正是考虑到国内消费者完全不同的审美和需求:在外观方面追求彰显力,内饰方面注重奢华感。

从金属材料到塑料和碳纤维的减重方案,非金属的新材料在装车中需要使用到带胶黏剂。豪华内饰的用料叠加和钢板变薄使得沥青阻尼片无法避免,这些都意味着释放有害气体的污染源难以控制。

汽车技术的提高包括车用材料的迭代,在带来新的问题的同时也带来新的解决方案。

如果你去过看过近期的第十四届先进复合材料制品应用展览会,会发现采用29个碳纤维复合材料外覆盖件的超跑是展会的重点,复合材料的使用相比传统钢材减重60%,相比铝合金减重35%以上。同时在今年推出产品的新势力,已经主张在生产中使用水性阻尼产品来替代沥青阻尼片,达到同样的减振降噪效果。

以消费者投诉频率为依据,政策推进却并不同步。我国无车内空气质量国家强制性标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作用仅限于作为参考标准。同时,指南并不包含室内污染控制规范中的TVOC指标。

评论 | 奥迪白血病是“冷饭” 车内空气质量却难以忽视

TVOC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总称,是衡量空气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包含多种已知对人体有害的致癌物,例如苯,甲苯,甲醛,乙醛等。而车内环境类似于办公室等室内环境,理应也将TVOC纳入其中。

评论 | 奥迪白血病是“冷饭” 车内空气质量却难以忽视

作为跨界的参与者,宋广生感慨时常在这两个领域之间互相启发。比如当家居无法避免人造板材和脲醛胶的使用,金属家居就从源头倒推成为最优解;汽车相当于一个常年高温密闭的家居环境,同时在有限的空间里叠加使用了可释放多种致癌物的材料,想要不超标不太可能。“永远不要忽视或轻视室内车内空气污染对于身体健康的影响。”

“从成本角度,我并不建议个人进行空气质量的检测,却要呼吁整个汽车行业对于VOC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概念,主要从原始材料、制造工艺和生产环境三个方面去把控。”宋广生表示,进入汽车智能化时代,对于VOC的智能化控制达到高效过滤,也是大势所趋。

时至今日,企业层面的解决方案仍难具说服力。不承认召回行为,迂回解释为售后服务活动。与奥迪车主人心惶惶相比,企业的沉默态度让质疑一度无法收场。从奔驰事件可知,把车主逼急了的结果不是好果子。

五一假期刚过,质疑奥迪车异味致病的车主联名第三次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递交了材料,等待他们的是证明因果关系的难点和漫长的维权之路。

从医学角度而言,判断两者存在因果关系,需要大量证据,包括流行病学、动物实验以及人体临床试验数据。而从2003年的第一例到如今联名累积病例之外,还需要将数量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才能得出让司法机构信服的科学结论。

经过半年的筹备期,在今年6月的世界环境日上,中华环保联合会将下设车内环保专业委员会,进一步推动行业内对于车内环保和空气质量的重视。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rolandweng
收藏本文

为你推荐

汽车视频

访问购车通小程序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