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没有西装革履、没有前呼后拥、也没有霸气外露,眼前的李想眼神平静、笑容平和、锋芒内敛,浅蓝色的牛仔裤配上深绿色的polo衫,简单而干净。
  “如果不认识李想,你很难相信此刻站在你面前的竟是一位市值数十亿美金上市公司的创始人。”尽管阅读过众多报道,对李想的故事也早已熟稔,可当与其本人面对面时,记者还是不禁生出这样的想法。而在采访之后,记者的想法被彻底改变。此时的李想杀伐决断,处变不惊,颇有一种古时名将“安坐百丈城头,指挥千军万马”的从容和豪气,这或许就是一个真正创业者的特质。
  两个小时的交流中,李想时常语出惊人,“我们从第一天就决定要自己建厂”、“我们总共就两款产品”、“我们从不做用户调研”、“SEV所在的市场未来将有机会达到百万级”......李想描绘出的目标就像一个童话般的梦想,而其强烈的自信和清晰的战略逻辑,又让你不得不相信他已经找到了打开梦想之门的钥匙。
  高中毕业、白手起家、先后创办泡泡网与汽车之家、现任车和家创始人及CEO...作为80后企业家的代表,李想身上有着太多的标签和光环,他的故事为很多人所熟知,也激励着更多人投身到创业中来。
  不过在“商业狂人”李想看来,自己首先是个“正常人”,“虽然我在创业,但是该结婚结婚,该要孩子要孩子,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是正常人,企业才会走得更长远,更持久。”李想坦言,家庭对他而言非常重要,这也正是“车和家”这个名字的由来。

车和家创始人李想
坚决不做中国的特斯拉

在SEV这个级别,我们觉得应该已经做到全球最好了,而且优势明显。

  “坚决不做中国的特斯拉”,谈及这个问题,李想没有丝毫迟疑。

  在李想看来,站在行业的角度而言,特斯拉对整个智能汽车和电动汽车领域的贡献非常大,甚至可以接近奔驰对于传统汽车的贡献,“特斯拉真正商业化的发明了智能电动汽车”。然而,站在车主的角度来说,李想认为作为美国设计的汽车,特斯拉并没有考虑中国用户的需求,一些功能适合美国市场,但并不适合中国。

  比起特斯拉,李想更愿意将“车和家”的发展路径比作苹果,“我们更希望通过智能手机在过去10年产生的变化来思考汽车市场”,李想认为,作为一个后来者应该开辟新的市场,采用传统车企不具备的打法,以此来获得竞争优势。“我们不会有太多产品,总共就两款,一款SEV、一款SUV”,在这个传统车企纷纷加快产品推陈出新速度,不断扩大产品阵容的时代,李想和他的“车和家”再一次显得特立独行。

  目前,这款SEV的研发已经基本完成,年底将进行小批量生产,并在2018年年初正式上市。对于这款产品,李想显得信心十足,“在SEV这个级别,我们觉得应该已经做到全球最好了,而且优势明显。”据李想透露,这款SEV将率先面向中国和欧洲市场,并逐步向全球其他市场拓展,其中在欧洲市场将先采用分时租赁的模式进行推广普及。[更多]

车和家创始人李想
没有用户,品牌狗屁不是

作为一个新的汽车品牌,至少在前几年里,你的品牌狗屁也不是,因为你根本没有用户。

  在李想看来,用户才是真正的品牌,而要获得用户,对于一个新企业而言最好的方式就是做一个好的产品,技术与营销都应该为产品而服务。“品牌很多时候是一种误导,企业销量不好就说品牌不行,其实完全是自己的产品无能造成的。”

  通常来说,一款全新车型的开发需要几亿甚至十几亿的大量资金投入,为了防止“打水漂”,传统车企在开发新车型之前往往会针对消费者的需求、喜好、习惯等进行细致的市场调研,以此来设定产品定位以及价格策略等。然而,这一条“金科玉律”对于李想和他的“车和家”而言,并不适用。

  “我从来不做用户调研,因为用户调研没什么用”,李想再一次语出惊人,“做产品其实没有那么复杂,一个最核心的需求就是身边的人自己会用。”在李想看来,要了解用户需求并不需要市场调研,因为身边人的感受和市场数据已经给出了答案。

  李想是否真的抓住了消费者的需求?或许只有在“车和家”的首款SEV上市之后才能见分晓,但毫无疑问的是,李想对于这款产品寄予厚望,“我觉得这是一个需求巨大的市场,我们在给几亿人做升级产品”,谈及这款SEV的销量目标,李想认为,“SEV所在的市场未来将有机会达到百万级”。[更多]

做汽车没有近道可抄

做汽车没有任何近道可抄,研发、生产、测试涵盖的各个环节都绕不开。

  现如今,在互联网与资本热潮的双重冲击下,许多传统行业的壁垒被迅速打破,在汽车这个百年工业中也涌入了众多的“新玩家”。在这股风潮中,PPT造车的有之、以概念车刷存在感的有之、依靠传统车型换壳骗补的也有之,而像“车和家”这样低调示人,并迅速建厂和推出量产车型的实际并不多见。

  对于汽车行业的后来者而言,造车的最大挑战往往在于生产环节,是自己建厂还是寻找代工资源,能否找到足够好的代工资源都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而在李想看来,这从来不是一个困扰,“我们从第一天开始就想明白了,一定要建工厂,所以工厂的建设其实是与我们车辆研发和产品上市并行的一个环节。”今年8月10日,“车和家”智能汽车制造基地在常州奠基并开工,工厂整体设计产能30万辆,一期预计在2017年年底前竣工投产,并将实现20万辆的年生产能力。

  据李想透露,之所以从一开始就选择建厂,是因为目前在国内很难找到优质而可控的代工资源,如果选择一些厂商自己都不愿意使用的劣质产能进行代工,反倒会给企业发展造成阻碍。

  在被问及迅速建厂并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推出量产产品的秘诀时,李想坦言,“做汽车没有任何近道可抄,研发、生产、测试涵盖的各个环节都绕不开”,而之所以“车和家”能够在速度上取得领先优势,核心在于一个关键词——“效率”。

  在本次采访中,“效率”这个词李想一共提到了21次,足见其重视程度,“作为一个新的企业,要把整个工作效率做到极致”。据李想介绍,在公司内部,自己主要负责公司战略、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制定,在此基础上,他会和团队一起制定出清晰、简单、有效的目标和标准,在这些标准明确的前提下把权力分配给各个部门,以实现自我驱动。

  实际上,李想对于效率的追求不仅体现在团队管理和生产环节上,在未来的产品销售过程中,“车和家”会采取线上销售和线下体验店结合的方式,以此来提高效率。“特斯拉虽然是直营,但是它在效率上没有太大的改变,我们希望可以在效率上能有更大的提升。”[更多]

采访手记
蒋洪林

蒋洪林

  从“泡泡网”到“汽车之家”再到如今的“车和家”,李想的职业生涯堪称一本创业教科书。谈及几次创业的选择,李想说自己从来没有犹豫过,“我希望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不让自己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这是我从小就追寻的一个方式。”
  李想说,“车和家”应该会成为他的毕生事业,“泡泡网做了5年,汽车之家做了10年,车和家再做20年,我就该退休了。”如果李想的目标能够实现,在他退休之前,车和家的产品应该早已跑在了全世界的道路上。到那时,人们津津乐道的或许早已不再是“谁会成为中国的特斯拉”,而是“谁会成为美国和欧洲的车和家”了吧?。  
000 MORE
韦东 现在自动驾驶不代表未来 王晓秋 我决定赌一把 姜君 和年轻人交往中我学到了什么 严琛 除了特斯拉还有腾势 李斌 汽车圈为什么还需要一个蔚来 蔡建军 我们不野蛮 但是我们有狼性 刘宗信 东风日产还追求什么? 郑兆瑞 我有一个梦想 达业 年轻法系品牌的自我修炼
000
000
  • 制片:王秋凤
  • 编导:陈瑶
  • 作者:蒋洪林
  • 设计:陈婉君
  • 制作:刘光耀

对《问道》节目有任何建议或意见,请与我们联系。

电话010-6267 1188 邮箱 nacui#tencent.com("#"改为"@")

000

中国汽车行业走过近六十年,已从最初摸着石头过河,到如今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人们热议的焦点产业。

尤其是近十年来汽车市场的高速发展,产品层出不穷,竞争日趋白热化,几十家汽车企业的你争我夺,中国汽车市场一跃成为世界第一。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