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长城的产品序列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长城车型在技术上一直都不乏独到的卖点。从精灵轿车的副车架和纵臂扭转梁后悬挂,到哈弗M1的四驱系统,再到炫丽的CVT变速箱,在长城每次推出的家用车上我们都能够看到一些令人振奋的技术亮点,而这也正印证了长城汽车营销总监刘同福所说的“我们要不断的在细分市场上找到更多的空间。”而这次他们把目光放在了运动型小型车市场。 就凌傲的设计,尤其是它原创但非常大胆的前脸,网友们一直非常热议,褒贬不一,不过我相信当你亲眼看到由这六根镀铬饰条构成的隔栅后,你对它的一切猜忌都会烟消云散,而据长城的高层透露,这款小车的设计是由长城自己的设计团队打造的,因此可见如今的长城汽车在设计力量上已经有了不小的提升,起码在摆脱了模仿痕迹之后设计出的前脸不仅能够让在场的汽车媒体同行们接受,而且还能充分体现出它的气势与特征,这一点的确非常难能可贵。实际上这款车的设计早在2007年就已经完成,只不过当时被称作长城i7概念车而已,与量产车在设计上的差别很小,无论是隔栅还是头灯都与概念车无异。。。<详细> |
|
![]() |
![]() 从长城当家的哈弗到冲击小型车的炫丽,再到吸引眼球的酷熊,它们的内饰设计在不断的借鉴与吸收中不断的进化,而今天在凌傲的身上我们看到的则是他们的最新成果。与以往长城直上直下的中控台设计不同的是,凌傲的中控台设计在自主品牌内饰设计中可谓是将造型美感与设计实用性结合最为巧妙的一款车型之一。首先是中控台的空调出风口和控制键的设计与中控台整体轮廓巧妙的融为一体,弧形线条体现出了家用车特有的优雅。其次则是与车头相呼应的银色面板,在造型上与隔栅交相呼应,相得益彰,让内饰和外观在创意上得到了很好的贯通。 最重要的一点是凌傲不仅在设计上表现出了自主品牌车型中难见的原创性与优雅感,而且在人机工程和触感方面也并没有因为设计而牺牲。尽管受到成本因素的制约,凌傲的内饰还是以塑料件为主,但首先坐进车内味道并不大,其次所有覆盖件的触感都比较细腻,而且如今的长城也学来了合资品牌的小车制造技巧,在中控台覆盖面板上采用了网格状压面处理,这样可以很好的避免触觉上的低劣感。 此外在细节上我们也看到了长城的思考。首先从音响控制键来看,凌傲的音响开关设计得非常显眼,并用镀铬亮圈装饰,不仅容易识别而且也便于使用,在所有按键中最小的一个SEL键和使用频率最低的SCAN键均被设置在了离驾驶者最远的位置,这样不仅不会影响使用,而且也能保证与设计的完美结合。。。<详细> |
|
|
![]() |
![]() 在活动开始之前,长城汽车营销总监刘同福不无骄傲的向媒体宣布长城的产品都已经通过了欧盟的认证,而在销往意大利的所有中国汽车中,有98%的产品都是来自于长城汽车的。这样的表态不仅显示了长城对自家产品的自豪,而且也从另一个方面显示了长城车向欧洲风格靠拢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则在笔者试驾的过程中展露无疑。 在参加此次活动之前,笔者并不认为这会是一次充满了期待的旅行,因为对于同平台化的凌傲来说,除了内饰外观以外,它所配备的动力和悬挂系统与炫丽和酷熊是没有什么不同的,不过在赛道上的体验却让我们有了不同的感受,留给笔者最深刻的印象是“这竟然是一台恋上弯道的家用车”。 在凌傲的引擎舱中躺着的是长城开发的GW4G13和GW4G15发动机。同凌傲在设计上的众多亮点相比,这台发动机与目前自主品牌同级车型所采用的东安三菱的4G13和4G15相比在技术上有着明显的优势,首先是VVT可变气门技术的应用,保证了发动机在获得出色燃油经济性的同时也能获得性能上的提升,此外它还是国内小型车中少数提供全铝发动机的车型,1.3升车型的最大功率与最大扭矩上分别达到了68千瓦和118牛米,而1.5升车型最大功率为77千瓦,最大扭矩138牛米,这样的数据不仅比同级自主品牌车型更为出色,而且与同级的合资品牌车型相比也没有明显的差距,从动力系统技术领先性和性能表现上来说,这款发动机的确非常有特色,因此我们对它在F1赛道上的表现同样充满了期待。 在测试的四个小项中,有两个项目给笔者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其一是加速至80公里/小时的弯道制动。这个项目主要测试凌傲的短距加速。。。<详细> |
|
|
![]() |
![]()
|
|
![]() |
制作:宋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