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车圈 | 彭博分析:疫情折射汽车业的脆弱 需政府更多支持

[摘要]根据彭博分析,疫情的大流行效应折射出车企资产负债表的脆弱性,尽管美国政府新推出的2万亿美元刺激计划可能会间接惠及汽车业,但未必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据彭博新能源材料网站报道,以新型冠状病毒的全球传播速度来看,汽车企业在一段时间内将无法恢复产能或获得巨额的利润。在2008年那样的经济低迷时期,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谁来为他们买单呢?现在来看,类似金融危机的救援行动未必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在此次汽车销量衰退之前,汽车制造商几乎没有采取任何补救措施,而是在大型科技项目投资和电动汽车市场上挥金如土。福特等许多全球品牌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押注失败,随着中国市场的需求走软,他们一直难以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

眼下从美国到印度、越南、泰国,汽车巨头都因为疫情停产,这不仅仅意味着工厂关灯停工,还意味着销售的停止。根据标普全球评级公司的数据,今年的全球汽车销量预计将下降近15%,跌破8000万辆。

对于美国市场而言,这可能是2009年以来的最大降幅。即使中国国内汽车制造工厂恢复生产,汽车和零部件工厂的产能也可能很低。

这场疫情的大流行效应折射出车企资产负债表的脆弱性。过去两天,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下调了丰田和宝马等汽车制造商的评级,并将通用等其他几家公司列入评估名单,理由是这些公司的信用状况存在弱点,以及他们在消费者终端存在“对轻型汽车需求”的风险敞口。

标普甚至将福特的评级下调至垃圾级,并将丰田列入评估名单。虽然这些车企面对疫情已经制定了相应的应急计划,而且这些企业坐拥的数十亿美元现金,可能会让投资者暂时感到安慰,但疫情影响无法得到评估,市场也缺乏信心。

就目前情况来看,汽车制造商正经历“现金密集型业务”阶段,他们需要向供应商付款、为工厂运营提供资金。在困难时期,“现金密集型业务”会对企业生存有帮助,但效果不会持续长久。

与其他现金充裕的行业企业不同,大多数汽车企业还运营着所谓的负营运资本,这意味着它们的流动负债高于流动资产。

对于车企来说,现在预付一美元比几周后付一美元要好。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车企可以在交货前提前得到经销商的付款——尤其是在美国这样一个以信用驱动的市场。当汽车销售正常进行时,这一切都很好。但当形势转坏时,这些车企就会开始迅速烧钱。

疫情爆发前的汽车销售前景已经很糟糕。COVID-19的问题在于,没人知道它能持续多久,也没人知道买家什么时候会回来。这加大了车企需要多少现金的判断难度,其中有部分原因是一些银行正在主动降低信贷额度。

在当前的低迷时期,有必要看看每一美元的销售收入在多大程度上用于支付运营费用和偿还短期债务,也就是营运资本与销售的比率。

企业仍需支付应付账款,但库存并没有被消耗殆尽。在10年前的金融危机期间,彭博资讯的乔尔·莱温顿指出,这一比例一开始略为负值,后来升至5%。

他估计,如果这种情况再次发生,一般汽车制造商将需要额外的69亿美元(约488.1亿元人民币)资本。随着现金需求的突然增加,这些钱将从何而来还不清楚。

根据高盛集团的数据,在危机最严重的时候,在美的日本汽车制造商的自由现金流从接近正20000亿日元(约1293.9亿元人民币)的水平骤降为负8300亿日元(约537亿元人民币)。

在中国,现金流与盈利能力高度相关。如果企业亏损了,营运资金就会成为企业的麻烦。

现金危机的连锁效应可能会广泛蔓延。一些大型的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依赖国际汽车制造商提供的30%到50%的业务来产生正向运营现金流。Jefferies Financial Group Inc.的分析师Alexious Lee说到:“这种情况可能很快就会改变。”

接下来的问题是债务到期。除了融资业务外,汽车制造商并没有在哪个领域积累大笔资金投入。但是,按照莱温顿的说法,截至上周,车企1790亿美元(约1.3万亿元人民币)债务的违约几率增加了三成。

市场的动荡将使车企付出更高的代价。塔塔汽车旗下的捷豹路虎等公司的债券交易价格已跌至面值的59%。

Alexious Lee指出,整个行业今年到期资金超过1000亿美元(约7073.9亿元人民币),其中近40%的债券评级低于A。作为2008年金融危机的导火索之一,金融部门再次成为运营利润的主要驱动因素。

上个月汽车贷款支持证券的违约率大幅上升,提前还款降至创纪录低点,汽车巨头眼下的境地让人想起金融危机发生之前的时代。

当底特律的汽车制造商处于崩溃的边缘时,美国政府不顾公众的指责,携价值820亿美元(约5800.6亿元人民币)的多种援助方式介入企业以避免崩溃带来的经济痛苦。目前的救助计划仍有争议,但有一点是明确的:汽车制造商这次也需要帮助。

尽管美国政府新推出的2万亿美元(约14.1万亿元人民币)刺激计划可能会间接惠及汽车业,但长期的痛苦可能需要获得更多的支持。自上次危机以来,汽车行业可能已经有所好转,但车企尚未准备好应对当下如此严重的危机。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echocczhang
收藏本文

为你推荐

汽车视频

访问购车通小程序
      收起